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王 石:建立小镇美学考评体系
2018/10/10 12:35:31

 

 

 

2018年9月27日-28日,主题为“新时代与特色文化小镇”的第三届安仁论坛在安仁成功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参事室及各领域权威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特色小镇代表汇聚安仁,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在新时代下的发展群策群力,共商共谋。
接下来一段时间,安仁智库公众号将持续对安仁论坛参会嘉宾演讲内容进行整理发布,敬请关注!
以下为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在论坛开幕式的演讲全文。
 
各位好!
我是第四次到安仁来,每一次来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安仁。昨天我和我的同事一起走在酒店的最西边的楼梯上,看到远处黑压压的岷山,听到树林里边鸟的鸣叫,一下子想起杜甫的一首小诗,“两只黄鹂鸣翠柳”。如果你们手机方便,搜两只黄鹂,立刻能够看到这首诗,这是杜甫在公元764年写下的四首绝句中的第三首: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黄鹂、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颜色非常丰富也非常明亮,从两只黄鹂这样的两个点到一行白鹭在天上划出的一道美丽曲线,窗含西岭千秋雪,窗是近景西岭是远景,到门泊东吴万里船,门是近景,万里船是想象,想象这里的船不是普通的船而是一条能够通往长江的船。语言也极其工整和精致,“两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窗”对“门”,“窗寒西岭”对“门泊东吴”,真是齐整之极。安史之乱引起了动乱,动乱平息了,杜甫就想在草堂终其一生,于是有这样的心情。 

 


 

 

我为什么说到这首诗?他和李白的《蜀道难》比起来就好像“大都市”和“小城镇”一样。我注意到发改委最近发的文件谈到小镇的时候说,用了三个字“小而美”,这是发改委对于小镇的基本形态的一个表述。我觉得“两只黄鹂”就像小镇之美,简短、朴素、美好、恬淡、充满想象等等。所以我想用这次致辞的机会,向论坛提出一个建议,建议我们的论坛和我们的智库创立一个小镇美学的考评体系,用小镇美学这样的思想和理论,去研究小镇之美,把小镇之美做成一个考评小镇的一个重要模型。  
我们对小镇的叙述是概念性的,描述性的。关于“美学”,这是一个歧义很多,也是内涵丰富的概念,它被视为哲学的部门,又和艺术学相关。我们考虑“小镇美学”,不必陷入一种概念的陷阱,重要的是“小镇美学”这个概念,我们取它最显然的意思,就是对小镇之美的考察和研究。我希望能够建立起来这样一个系统,就像电影美学、建筑美学一样,作为美学的一个应用课题,一个特定考察的领域,这个领域就是小镇。而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广大的领域。 

 

 


 

 

提出这个课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小镇的视觉之美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我觉得视觉和听觉可能是人的感觉中间最接近美的器官,它和触觉等等的感觉不一样。而视觉和听觉比起来更为重要,它是更直观的。
还有,小镇的品质,小镇的韵味都是从小镇之美发散出来,而且小镇发展,要求“小而美”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我问过很多人,我们这个时代美的特征是什么?大家的回答都不一样,清华美院一个教授跟我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美是“利益驱动下的争先恐后的喧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提出这个考评体系问题,因为是我总想把文化落地,我每次到这里来发言,都躲不过“文化”两个字,这两个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烦恼。为什么说是烦恼?据说文化有一百个两百个概念,那些白发苍苍的学者,一生都在考虑什么叫文化。我们现在有很多概念都是口头上经常说,但是真问你什么是文化,你会很烦恼,我想到毛主席说的一句话,研究问题不要从抽象概念出发,要从实际出发。我的童年时代,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知识,是扫盲是识字是会打算盘,乡下的文化人是谁?是小学老师,是大队会计。刘巧儿唱的她和她未来丈夫的生活,就是你劳动我生产,纺棉花。还有一条,我们学文化,就是讲识字。所以那个时候文化是知识。 

 

 


 

 

到了六十年代,那是我的青年时代,那个时代我已经在部队了。文化是什么?文化就变成了文艺。部队里面都有一个文化干事,文化干事管什么?唱歌、跳舞、照相、打球。文化部干什么?文化部有十几个院团,都是这一套。所以我曾经说过从前文化部实际上就是个文艺部。
再到文革,文化是什么?文化是八个样板戏。八个样板戏都是好戏,但是八个样板戏的目的是成为一个棍子,是武器,是工具,干什么用的?打人用的。要把政治对手打倒,这就是文化。所以那个时候的文化就是政治。
现在的文化是什么?我赞成王蒙在上海讲的一句话,他说“文化就是品质”。当你说到文化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就是高品质,高的品质就是文化,因此我觉得我们对文化的落实很重要的就在美。对于小镇文化的落实,就在小镇之美。
我这里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是1844年经济学手稿里的,他提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小的时候在乡下,印象还很深,乡下的小孩穿的衣服很多都是破衣服,母亲给补一下,如果袖子破了补一块布,补一块布的时候这边没有破,但是也要补一块布为什么?对称。母亲不一定会考虑对称这两个字,但是她心里想的就是对称,而且这两块布和原来的布,还要尽量地接近,原来是个蓝的布,那么补一块接近蓝色的布,不能太跳。可见,即使穷人给孩子缝衣,也在遵循着美的规律,考虑这块布贴上去适合不适合,考虑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是不是恰当?考虑整个的造型是不是要对称?所以马克思说人是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的。李泽厚《美的历程》里提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那是整个部落的一个象征,既是一个权利的象征,也是一个美的象征。《诗经》里面讲如翚斯飞,作庙翼翼,讲的是中国的房子稳稳的扎在中国的大地上,但是房檐要翘起来和地基形成平衡。《礼记》里面说“美轮美奂”,我们今天很多人说美轮美奂,但是不知道美轮美奂说的是建筑,可见那个时候仍然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筑。

 

   
阿房宫也是建筑的经典。我从中国审美的典籍中间抽取了只言片语给大家作参考,中国审美理论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只言片语。
比如说理性与浪漫,入世与出世,顿悟与渐悟,有我与无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我们古人强调止,什么是止?就是张弛有度。
在创作上,讲究不同风格,比如豪放与婉约,写意与写实,绚烂与平淡,反复与简洁,外显与内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刚才说的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一个小镇没有主题就是散的,意在笔先,得意忘形,你把魂抓住了形就变成次要的东西。“似与不似”是齐白石的话,隔与不隔,是掩藏同时外显的,是能与人沟通的还是神秘的。还有气韵生动、迁想妙得,我听说有专家想把气韵生动翻译成英文,什么叫气什么叫韵,很多人能够感受到但是很难说出来。不过,钱钟书先生认为后二字是解释前二字的。即“气韵,生动是也。”还有《老子》里面说的大白若辱,大方无隅,这个方总有一个角,方特别大的时候角就没有,无所谓角和不角了,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不言、大雅不雕,绘事后素,极饰反素,也是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有些装饰有些图案你会感觉到方法的漂亮,元素非常的多,可是你感觉非常协调,没有感觉到那么复杂。 

 

 

 
 由道到理,从形而上到形而下都是前人的感悟。
 西方有很多形式美感的这种经验,这种经验我也大致列了一些,让我们感觉到比如说抽离出来的形式美要素,对比、对称、比例、匀称、主题、再现、结构、秩序、变化、呼应、适宜、整体性。我想可能在考虑一个设计的时候,这些方面常常会是你有意无意之中会考虑到的。
说到小镇之美,对于美的感受和鉴赏是差异性很大的,有人说和文化有关,我是觉得有很多学历很高的文化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音乐没有感觉,对绘画也没有感觉,这种例子多得是,可见审美是另外一个方面。有的人说了让我们感觉到绝望的一些话,说审美是一种天生的,一生下来他就有一个对美有感觉的种子,这个种子一旦遇到条件就可以发展出来。如果没有条件,它还是一个种子,只要它得到培育它就会发挥出来,它就会变成有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的人。有的人说不尽然,审美力也是可以培育,也是可以培养的,所以最近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写了一封信,希望审美教育得到大家的重视。
当然,我也提到美并不是好看也不仅仅是漂亮,所以我说有些人只知道好看、漂亮、鲜艳,不知道朴素、简洁、安详是美。只知道墙大红大绿是美,不知道弱、淡雅、层次丰富也是美,只知道新是美,不知道旧也是美。这种类型很多,但是我觉得作为小镇的规划者、建设者,真的要建立必要的审美感受力。 

 


 

 

刚才奥地利的总领事讲了话,我们邀请了若干国外的小镇来,我最突出的一个感受,就是欧洲的很多小镇不是一下建立起来的,是在实践中一个又一个房子通过上百年的时间逐步形成的一个小镇,所以我在这里就介绍给大家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形塑”。形塑和塑造有什么不同?形塑是在台湾用的汉语词汇,形塑突出的是什么?突出的是过程,是渐变,是一个时间概念。我举一个例子,鹅卵石怎么会变成那个样子呢?它是经过河水和石头之间的磨砺才变成这个样子,因此它经过了水和石头之间形塑的过程。谁把它变成这样?水是它的形塑者。对于欧洲的这些小镇来说每一个住户都是它的形塑,我们现在的小镇却不是这样。我有一个说法,我们不占有时间,但是我们占有空间。欧洲小镇的好处是一个一个房子是摆出来的,几百年摆成现在的样子,我们没有这个时间,但是我们有空间,就是我们可以有一个对整体空间的通盘的规划设计和考虑,这个空间仍然可以为我们赢得美。假如我们意识很强的话,我们更要去占据空间,审美考量的空间,总体考量的空间,如绘画相对于音乐,音乐被看成是时间的艺术,一个音一个音出来组成了一段音乐,而绘画是一下子展开了一个空间,正如我们现在的小镇。 

 

 


 

 

我说这些是想在这里提出一个建议:我希望安仁论坛建立一个年度性的奖项,这个奖项可以称为小镇美学奖,并且建立考评体系,评价模型,奖励条例和高等院校这些老师们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从美的角度来考虑对小镇的一种奖励。中国气派、世界标准,我希望建立起来。而且我认为,如果一个论坛能有一个奖项,一年两年做下去,这个论坛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树立起一个标准,树立起一个榜样,我觉得它会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是我考虑文化小镇作为文化一个抽象概念如何落地的一个建议,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