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王石主席出席2018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做主旨演讲
2018/10/18 10:18:30

 

    10月16日,“2018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张家界)峰会”在湖南张家界举行。来自俄罗斯、格鲁吉亚、乌克兰、法国、德国等84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领导、商协会主席、著名企业家以及国际贸易、金融、品牌、旅游、医学专家等400人出席峰会,围绕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建立多元共享的“一带一路”金融支持体系、共建安全的国际营商环境、促进各国传统医学的融合发展等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并发布了《和合与共 携手构建国际工商界融合发展的命运共同体——2018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张家界共识》。


王石主席出席并做主旨演讲《面对差异》。以下为演讲全文:

面对差异

    王石


女士们先生们,距今三年多之前,我和令人尊敬的吕建中主席、杰默·伊纳什维利名誉主席、让-盖·卡里埃执行主席、吴昀国常务副主席、李中航副主席兼秘书长,以及来自丝路沿线36个国家的商会同仁,在香港一同创立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我本人还受聘担任这个组织的荣誉主席兼文化委员会主席。每想到这些,我总感到莫大荣幸!

而当我意识到,担任同一职务的诸位,几乎都是名望很高的商界领袖,仅我一人来自文化界别,我又深感惶恐,生怕自己有负众望。因为照我看,民心相通,文明共生,毫无疑问是复兴丝绸之路的生命线。

各位,从文化角度观察一带一路,或观察一带一路的文化,既令人兴奋,又令人忧虑的,是同一个词语,那就是“差异”(differences)。

我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族群;尽管我们穿着同样的西装,怀着同样的期许,但我们的“背景”:无论经济、制度、信仰、道德、法律、语言、文字、价值、审美,还是历史、习俗和生活方式,彼此并不相同。

就一带一路而言,几乎所有不同色系的人文光谱,都投射在这个图版上。

以往,差异虽然存在,却是隐性的,甚至可以被忽略。因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族群与族群,相对分散,相对疏离,相对封闭,相对遥远。

今天不同了。全球化改变了彼此的距离,也强化了彼此的关联性,以至当今时代。谁也不可能自外于这种关联性。全球人类被称为“命运共同体”,真是再恰当不过!

这种情形下,隐性的、或可忽略的差异迫近了,放大了,而且危机化了!因为一旦处置不当,差异就有可能朝着它的负面逐步演变,演变为分化、分离、对立、对抗、仇恨、冲突,乃至暴力冲突!

这就是今天的世界。


关于这个问题,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应属已故美国政治学家,哈佛大学的塞缪尔· 亨廷顿教授发表于1993年《外交事务》夏季号的论文《文明的冲突?》,以及1996年以此为基础写作出版的专著《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先后被译作22种文字。
也许在座各位对此都还记得,这个名字与其著作,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曾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多么广泛而激烈的讨论和批评。

尤其在“9.11”事件发生后,伴随着震惊和疑问,人们对它的关注加深了:文化的、文明的差异,果然是冲突之源吗?

一位名望颇高的中国学者就曾置疑,引发冲突的原因,究竟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

而今看,所以有这类疑问,是因为我们在观察国家构成时,已经习惯于并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却没有深入追究以上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比如文化。它与经济、政治、社会诸方面的究竟是什么关系?

请允许我在此引用两句话非常有名的话:

“几乎所有的差异都是因为文化。”

“文化是制度之母。”

前一句,韦伯、钱穆也讲过类似的话。后一句,是喀麦隆学者丹尼尔· 埃通加-曼格尔的名言。

上述两句话,有助于我们思考文化所具有的特别意义。

我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18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这一判断,已经说明文化与制度的内在关系。

后来讲到四个自信,他又说“文化自信是根本的自信”。

因为,我们是否可以说,一切差异,最根本的,是文化差异。

从这个意义上说,亨廷顿教授是深刻的,他看到了文化与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提高警觉。

21年前,那本饱受争议的书在中国出版,亨廷顿教授在中文版序言中说:“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关系都没有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至关重要……因此,未来的世界和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协调两国各自的利益的能力,及避免紧张状态和对抗升级为更为激烈的冲突甚至暴力冲突的能力,而这些紧张状态和对抗将不可避免地存在。”

他还这样回答人们对他的误解:“我所期望的是,我唤起人们对文明的冲突的注意,将有助于整个世界上文明的对话。”

那么,文化差异是否必然导致冲突?

面对这个问题,我想,中国人、中华文化倒是很有一些别样的主张,与西方思想家不一样的想法。


我从老子、孔子、孟子的书里分别引述四个字,与各位分享。

一是“不自为大”。老子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什么意思?是不是说:不自为大,所以能当老大?老子不是这个意思。他是在称颂“道”,是说,“道”并育万物而不自大,所以堪称伟大。

“有容乃大”就是此意。能包容,能接受差异,维护多样性。这就是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害”。

近年我每听到有人说中国智慧是世界上最高的智慧,总感到不安。还有“厉害了我的国”。也许屈原在世,会为此欢呼?但我想假如老子活着,他一定会    

认为这是危险之想。老子想得更深。

二是“和而不同”。周人史伯已经区别“和”、“同”二义,并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说明差异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思想,认为“和”(大同)是由“不同”(差异)构成。不同而和,多样并存,和解共生,是“和”的本义。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就是“和而不同”的世界性宣言。

三是“仁者爱人”。“仁“是孔子的思想。“仁者爱人”出自孟子。孟子又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还说,假如别人对你蛮横无理,你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是人与人,也是国与国的相处之道。

可惜,利益的竞争,似乎已经让人们忘记了孟子的话。我们极少听到今天的大人物说“抱歉,这件事我做的不够好。”这个世界缺少反思文化,道歉文化。

今时今日,当我在这里说到这些的时候,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相信各位都会浮想联翩。

上述文化差异,主要是指文化的具体形态。但在“形而上”方面,价值层面,学术思想方面,人类却大致相同。古人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世说新语》阮修答王衍问老庄与孔子之异同,曰“将无同”,意思是说老庄和孔子在根本的思想方面没有什么不同。王国维主张“学无中西”,钱钟书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都是此意。钱先生自己说西方的大经大典,我算是都读过了。他的结论应该是可以相信的。

此为“大同”之意。不再引申。加上前面说的“差异”,正是殊途同归,大同小异之意。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我们的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对于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丝路沿线民心相通,负有特殊的使命。因为在这个时代,民间交流,尤其是民间文化交流,在整个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然大大提升了,不再只是从前所说的“拾遗补缺”。让我们一起努力,响应中央号召,做好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络人。

2018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与会人员合影

(本文是作者在2018年10月16日第三届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