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内部专区
《四书五经语录》分享之《论语》篇(一)
2013/9/4 9:14:38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

 

    【提要】

 

    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章。开门见山便提“学”和“习”二字,是因为两者“乃入门之道,积德之基”(宋•朱熹),是达到“仁”的境界的先决条件因此,“学”且“习之”自然成为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同时,敞开大门,喜迎远方乃至异域的宾朋,切磋砥砺,畅叙友谊,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

 

    【注释】

 

    ①[子]古代对有地位、有学识、有道德修养的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单提“子”字,一般指孔子。

 

    ②[时]以时,即在一定的或适当的时候。

 

    ③[习]一般解释为温习,但孔子教授的课业有些带有实践性,如礼、乐、射、御,所以此处的“习”也有实习、演习、练习的含义。

 

    ④[不亦……乎]相当于“不也……吗”、“不是……吗”,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说(yuè月):通“悦”,愉快、高兴。

 

    ⑤[有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学于一位老师门下称朋。后泛指志同道合的人或宾朋。

 

    ⑥[人不知而不愠(yùn运)]别人不了解自己,既不生气,也不恼恨。知:了解,理解。愠:恼怒、怨恨。

 

    ⑦[君子]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春秋末年后逐渐成为有德者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