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文化商业地产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老师在2012曲江论坛的讲话
2012/9/13 15:10:12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模式,我这里讲的模式,可能和一些企业家的模式有一些关联的部分,我们主要从规划产业集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我从对比的视角来看,到底什么是产业园做了一些对比,然后提出真正文化产业集聚园有哪些目标,对目标有怎样的支持,然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园区的一个主要的感受。

    很多种形态的园区都叫文化园,或者叫文化产业园,但是我觉得对他们进行区分是很有好处的,文化产业集聚园不仅做产业,而且要做产业集聚,像主题公园可能是文化产业的一种形态,很多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事业交流的地方,这种地方应该叫文化园,有人认为叫餐饮一条街的文化园,另外就是一种文化产品的商店街,或者把它叫文化街,另外是艺术家村,这个艺术家村没有产业集聚,我了解的艺术家,好多是私下交易的,所以既没有GDP,也没有上市,所以没有产业,但是这里面有艺术的创造。另外还有一些体验的地方,我觉得文化产业园区要区别于所有的东西,基于我个人的认识,我觉得张江高科技园当中的文化产业部分的集聚,比较符合我说的文化产业集聚园,文化产业集聚园以文化为主,其他是配套服务,它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我们通过产业集聚的手段,打造园区,我把它叫做文化产业集聚园,我们现在批评文化地产,或者文化园区的地产化,硬件化,它本来的目标是做地产,不过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有好多叫文化地产,在本质上它并不是文化地产,我把它归类为是景观地产,它并没有文化,它只是提供了一种景观,这种景观促进物业和价值的提升,不能归为文化类的公园。我们把这个区别开以后就知道了,真正的一开始就定位文化产业集聚园是比较少的,有的不是做文化产业集聚园,不管做主题公园还是做文化一条街,各个地方它所实现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一个文化产业集聚园,如果按照促进文化产业集聚的目标来看,我认为应该思考这些相关的要素,或者是这些目标当中的相关要素,或者我们说,为什么我们要搞一个园区,为什么我们划一大块地搞文化产业集聚园,为什么我们把企业聚合在一起,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事情,这些事情要么你是有目标,要么符合目标,否则我们没有必要把企业搬在一起,还新圈了一块地,我觉得文化产业集聚园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理由,根据是什么,我对它做了一个基本的归纳。第一个,如果我们划了这块地的话,不管它是做主题公园也好,还是做产业园也好,它一定有一个对比的产业集聚度和规模效益。我们的主题公园,每单位面积的主题公园,跟迪斯尼和环球主题公园相比,我们究竟有多少的规模效益或者说投入产出的效益,我们沿着这个目标去思考的话,那么我们知道,文化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比较大的相似性,如果我们集聚度和相对的规模没有达到,就造成了土地的浪费。

    我认为文化产业集聚要以企业作为主体,如果没有企业作为主体,我们的产值一般来讲较小,如果要实现产业集聚和规模效益目标,要以企业为主体,这个可以是集团企业,也可以是创业企业,也可以是其他进来的企业,它可以是不同形态的产业集聚,文化产业集聚园应该以企业作为主体,而不是以产品的展示作为主体,它也可以有产品的展示,但是产品的展示是入园企业展品的展示,而不是专门划一块地方来展示,我觉得这样浪费很大我觉得产品展示是利用会展中心和各个展馆。

    现在很多企业入主到园区,它是为了吃政策,所以我们现在出现了一批候鸟,我把它叫巡回式吃政策的企业,在这个地方吃三年,然后再到下一个地方,我曾经到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有五十多个产业园,这些企业就不具备成长性。我们有很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但是企业并没有把它当做成长的推动力,而是把它当利润,这个就让很多园区的企业不断淘汰,特别是一些动漫基地,它不具备成长性。

    园区很多企业进来以后,容易形成同质化竞争,避免这种就要形成产业链的形态。我们现在很多原创的动画公司都去做动画电视剧,如果一个园区里面有二十家动画,如果这二十家动画公司形成恶性竞争,所以文化产业集聚园最好是一种产业链条,这个产业链条也可以是延长的链条,我把它叫做纵横交错的链条。

    园区的经营主体和入园企业利益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会形成不对应,就会出现园区目标和入园企业目标不一样,入园企业就没意义了,园区就会把他们抛弃,他们只会考虑自身的利益。

    入园企业要有好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他们之间必须各自都有好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这一定是错位和有差别的模式。

    任何一个园区都需要帮助入园企业的成长,园区一定要帮助入园企业引用核心资源,一定有某种核心的资源,让进入园区的企业在能力和资源整合上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提升。

    我认为我们现在有非常多好的园区,很多园区叫文化创意园,其中里面什么东西都有,有动漫、设计公司、餐饮等等,同治化非常严重,他们浪费土地资源,也在浪费政策的政策资源。我们在今后规划园区方面,应该按照这样的一些目标规划,我想就会比较好来处理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些问题。

    园区其实要做的公共服务平台,其实园区最主要的价值的东西,并不是一个物理的空间,园区最主要的公共服务平台是要有两个,一是要给入园企业提供办理,二是提升入园企业的能力。如果没有能力的提升,他只是享受到了优惠,它吃完以后有些是死亡,有些是长不大。创新投入帮助企业成长,园区的价值,公共平台的实现,一定是帮助企业提升能力,这是最重要的,能力的提升。所以换句话说,一个园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同时也是培育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地方,也同时是促进企业成长的一个地方,我想这是公共平台它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公共平台这个目标,我个人认为园区应该有两个部分,一是属于园区基本的物理管理部门,另一个有园区的一个提升的部分,叫园区专业的咨询公司,园区应该满足基础的部分的管理,一个是咨询和服务的提升,但是它必须是专业的服务,这样园区的两个功能能够为企业的增值,企业的提升,企业能力服务。

    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着两个冲突,其实这两个冲突归结在一起是一个冲突,就是三个关系没有理顺,三方利益不一致,政府希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府批地搞文化产业园,是实现规模效益和规模文化产业发展,园区要做的东西是实现我自身的利益,我自身的利益就是物业的利益,它很可能把物业卖掉,它的利益最大化,它不管园区有没有实现规模化效益,园区跟政府的利益不一样,园区也可能跟入园的利益不一样,园区是谁愿意出高的租金,谁原来进来我就把谁请进来,园区往往引进的企业是餐饮的企业,一般交易的企业,而往往不是一心想做文化产业的企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现三方目标一致,入园的文化企业,以文化企业为主体,这个入园企业今后所产生的税收,应该有一部分返还给园区的运营公司,这样三方目标就会实现一致。换句话说,园区入园企业的成长,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一个同步化利益的诉求。

    最后,我想跟大家思考一下,我们需要哪些东西为园区进行提升。首先,我们要重新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产业园,我们产业园的目标是什么?是仅仅为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地方吗?我们做这件事有任何意义吗?没有任何意义,我认为凡是撮合型的园区是没有意义,只有目标明确,方法明确,我们才有必要去做一个产业园,否则不要做,任何一个企业在任何一个环境里都能够生存,我们为什么把他们聚合在一起。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理由,我们没有一个目标,我们是很盲目的,我们的事业是没意义的。

    其次我们要重新思考我们的产业定位,我们做文化产业集聚园,恐怕不可能什么东西都来点,首先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产业,某个产业,而不是做很多的产业,但是我们要做某个产业,我们一定要做到一种很高的水平,叫做有品牌,有专业能力,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做什么东西都很难成功,因为我们入园的企业很容易被别人吸引走,我们做这个园区最后将成为空巢,没有意义。我们一定要有产业定位,这个产业定位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来说,我划这片地做旅游,那我就明确做旅游,我划这块地做数字文化产业,那我就做数字文化产业,我们目标和产业定位一定要很清楚。你一定要思考我有没有核心资源,我能不能做产业链,我有没有自身成长性。你还要考虑谁来经营园区,谁来促进这个入园企业的成长,如果这些东西都不考虑,我们产业园定位就是搞一个绿色空间,那哪叫产业园,那就是地产。

    我觉得产业园要有很好的策划,我们现在很多地方搞仿古的建筑,做文化产业是内容为王,你做仿古建筑是没意义的,这没有产业,这种东西是没必要的,我觉得这个产业的策划就是要策划出,我怎么样才能够实现我产业的发展,如果你没有这个目标,你完全以硬件为主,那么我们中国的硬件就太多了,我们全是硬件,所以我们产业策划一定要避开硬件设备,大家要思考的是我的产值在哪里。像动漫,美国有几个动漫公司,中国的动漫公司是美国的大概一百倍,你再去搞动漫园区和动漫基地,你怎么有空间呢?你再做一个动漫园区可能吗?这个我们要考虑。另外一个,我认为一个产业园区的主体不是园区,产业园区的主体是企业,你组成一套企业,按照专业化模式去运营,这些企业将会互相支持,在支持中有一些企业上市,然后再形成并购,形成大的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