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商报
昨日下午,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在兰州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讲话,副省长张广智主持会议。
努力推动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讲话中指出,中央领导有关会议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为我们继续深化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确了工作要求,目前的关键是要在深刻领会、融会贯通中央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甘肃实际,研究制定甘肃省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方案和路线图。
连辑强调,文化改革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要战略任务,要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甘肃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遵照甘肃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努力推动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下一阶段的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中,一是要增强文化企业竞争力。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是转换体制,把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换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文化企业;第二步就是要把转制企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下一步,转制文化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是要与市场经济接轨,彻底解决文化企业去行政化问题,让真正能干事、会干事、爱干事的优秀企业经营人才进入主要领导岗位。二是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阵地,从实际情况来看,制约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市场体系不完善;下一步,要努力提高甘肃省文化产业的差异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终端,建立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营销体系;并积极打造甘肃省文化商品集散地,在兰州建立西北文化商品集散中心,在敦煌建立丝绸之路文化商品集散中心,建设世界敦煌学研究中心和文化艺术专业类高等院校,切实用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战略平台,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三是要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维护文化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对文化资源普查、学术研究、发展规划、重大选题的确定、重大创作项目等要上抓一级,属于省里的要省上抓,特别是文物保护、文化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题材开发等要严格管理。四是要突出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争取每个村都建有文化活动室、体育设施,图书室等场所,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惠民工程。五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喜人成绩
会上,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负责人通报了自身改革进展情况。
“7年来,在敦煌大剧院各项演出共计3000余场次,接待中外游客160余万人次,毛收入大概达到3560余万元,同比2006年演出场次增长了十倍,收益达到了百倍的增长速度。此外,公司还开拓了冬季海南的旅游演艺市场,解决了敦煌旅游演出冬季季节所限。”甘肃省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林安发言中谈到了文化体制改革中该公司的可喜发展势头。
甘肃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永生发言中表示:“公司建成了全国第一个100GOTN干线网,将甘肃省干线网从原来的2.5G升级至100G,同时,建成了全国同行一流的300坐席客服中心,实现了全省统一服务,统一监督的多业务综合信息平台,规划3至5年内投资26.95亿元,重点在基础传输网络、节目平台、客户服务上下工夫。”
同时,飞天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出版集团整合了甘肃新华书店集团、甘肃文化出版社和甘肃新华印刷集团所属甘肃新华印刷厂、兰州新华印刷厂、天水新华印刷厂,组建为“编、印、发”一体化的飞天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这是甘肃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重要的一项整合措施。
据悉,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自2006年启动以来,先后完成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读者出版集团、甘肃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甘肃演艺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兰州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文化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六届省文博会。截至目前,全省完成了290万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任务、建成16860个农家书屋;做到了每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实现全省国有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开放;开展了以“千台大戏送农村”为重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签约文化产业项目226个,实质性签约合同金额156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