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方网
9月21日,由冯小刚担纲总导演的泰禾“院子系”文化宣传片《院子里的中国》开机仪式于在北京孙河片区“泰禾北京院子”举行。在BTV著名主持人春妮的主持下,冯小刚导演与著名文化学者阎崇年先生、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畅谈中国院落文化,并一同启动开机板,庆祝《院子里的中国》顺利开机。
大打文化牌
别墅项目取向转型重内涵
房地产不等于钢筋加水泥,同样,豪宅也不等于一堆高档建筑材料和高档装饰材料的简单堆砌。只有将外在的包装与内在的气质和谐统一,共同达到高标准,才能完美地展现项目卓而不群的风度,不仅要拥有生活方式的内涵,更要折射出文化的光辉。泰禾集团就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尊重与了解的前提下,精心打造“泰禾北京院子”,融合传统四合院的规划理念和现代的建筑风格,采用坊巷式规划布局和皇家造园设计手法,让传统的四合院更适合当代人的生活,同时解放出更多空间用来打造院落体系、街巷体系、宅门体系、院墙体系等,将中国院子的美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作为从北京四合院里走出来的文化大家,阎崇年对院落居住情有独钟。他谈到围合院落不仅是传承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元素和符号,更因与天与地、与人、与己四者合一,而更具“四合”之深意,并做了精到的阐释:“一跨出门就可以仰望蓝天,在院里面摆一个小桌一盒月饼、梨、葡萄,一家人看看明月拉拉家常,这是天合地合;邻里之间,分享美食,互相照应,温情脉脉,这是人合;闲庭散步,望云望月,藤前浇花,身心悦动,这是己合。”他感叹:“院子反映的是一个家族兴旺,一大家子在一个院儿里面,大家喜笑颜开,累了到院儿里面散散步,看看葡萄架子浇浇花,这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审美。”对于60年代后四合院老百姓纷纷向往住楼房,阎崇年表示,“上了楼就后悔了,还是应该下楼住四合院,接地气。”
“泰禾北京院子”——院落传承民族自信
著名导演冯小刚此次担纲泰禾“院子系”文化宣传片《院子里的中国》总导演。在开机仪式讲话中,以个性鲜明言辞犀利著称的冯小刚依然不忘表态,炮轰开发商没文化、不自信。他表示,中国许多城市的许多小区、建筑,都取了个外国名字,叫什么加州水岸、纳帕、普罗旺斯、格拉斯,简直匪夷所思,反映出来的是文化上的不自信。我们无法想象美国、英国、法国有一个叫苏州或通州的项目。相反,冯小刚推崇“北京院子”,称单说这个名字就是文化自信力的体现,每一个对中国院落文化感兴趣的人,都会与之共鸣。
谈及他近期正在钻研的美学研究,冯小刚表示自己很想去运河岸上的院子看一看。他认为,运河岸上的院子作为一所院落,不仅仅是具有宽广植被的空间,它还透露出泰禾集团对中国古文化艺术的思考,甚至是决心。“泰禾把自己的产品定名为‘泰禾北京院子’,反映出了泰禾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
据相关专家解释,地产项目取洋名现象是在我国当前居住文化背景下出现的,西方文化在全球化中占据强势地位,洋名小区泛滥是当前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一定程度反映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隐藏在其背后的国家文化本体性发生的转变。跟风、崇洋说明开发商太缺乏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汲取和借鉴。崇洋并非都是错的,极具特色的楼盘名称太少不能不说是城市楼房建设的一大缺憾,地产承载着的是一个国家深厚的居住文化。泰禾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泰禾北京院子”开创新中式院落别墅风格,在全盘西化的中央别墅区独树一帜,填补了其中式风格建筑的空白。
传承千年文化符号
践行中国文化复兴
众所周知,院子作为最典型的中国居住形态,是中国人居文化的代表,自古至今中国人讲究天地人和、天人合一,讲究有天有地有门有院有墙的私密与尊贵,泰禾“院子系”正是基于对此传统的继承,并在传承中创新。十年来,泰禾因苦心经营“院子系”产品线品牌,被业界赞为中国院落别墅开创者。泰禾集团黄其森董事长黄其森,因执著打造院子别墅,被圈内人士亲切称之为“黄院长”。
从“运河岸上的院子”到“泰禾北京院子”,泰禾始终致力于中国院落文化的复兴。此次《院子里的中国》宣传片开机,正是“黄院长”和冯小刚导演就中国当下文化际遇怀有强烈共识的一次合作。作为“院子系”新作,“泰禾北京院子”充分汲取北京居住的独特文化,在打造中式文化豪宅的基础上,用“院子”独有的静街深巷和高墙门头私密围合,街巷的变化曲折搭配上两侧的青竹、大树和高墙,显现出“北京院子”独有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