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方则拜①。大舜有大焉②,善与人同③,舍己从人④,乐取于人以为善⑤。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⑥,是与人为善⑦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上》)
【提要】
子路“闻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与人为善”,这些古圣先贤身上的优良品德,彰显了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度量以及过人的胆识。正因为如此,虞舜才能从耕、稼、陶、渔的一介平民登上天子之位,影响所及,还自然形成了淳朴的社会风尚、良善的道德习俗。作为从政的领导者,每个人都应从中得到教益。
【注释】
①[禹闻善言则拜]禹听到好的意见就拜谢(提意见的人)。
②[大舜有(yòu幼)大焉]大舜更为突出。有,通“又”。
③[善与人同]自己有优点,愿意别人也有这些优点;别人有长处,肯于向别人学习。
④[舍己从人]放弃自己的见解而接受别人的意见。
⑤[乐取于人以为善]愿意学习别人的善言善行,自己来加以实践。于:从。
⑥[取诸人以为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善事。取诸人:取之于人。诸,“之于”的合音词。
⑦[与人为善]偕(xié协)同别人一起做好事。与:偕同。为善:行善,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