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沈阳日报
沈河区:大文化助力传统服务业
——“走区县 看转型”系列报道之四
10月末的沈城,冬天将至,但在原沈阳钟厂地块创意文化产业园的招商办公室里,记者感受到的却是火一般的热情。“没想到寸土寸金的中街地区,还能有文化产业的一席之地,我愿意把钱投到这儿!”10月25日,来自新加坡的客商李宗远激动地说。
皇城脚下的文脉
沈河区朝阳街127号的沈阳钟厂2004年破产倒闭。今年6月,沈河区启动沈阳钟厂地块项目,出乎很多人意外,这里要建的是一个颇富创意的文化产业园。明年这个时候,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正式开业,它将融汇文化、餐饮、商贸、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今年,方城内的变化绝不仅仅是钟厂这一个地块。沈阳路、北中街、中街步行街、盛京路、朝阳街、正阳街进行了整体改造,连通沈阳故宫和张氏帅府的北通天街打通,腾出2万平方米的黄金地块建设3处休闲广场。
历史文化的招牌
“干这些事儿,不仅不赚钱,还要投不少钱,但我们打造的是沈河区的历史文化这块金字招牌。”提到今年方城内的这一系列举动,沈河区皇城商贸文博旅游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实上,早在年初沈河区构建五大功能区伊始,就为皇城商贸文博旅游功能区做出了精准定位:凸显文化的引领作用,寓文化于各种业态之中,重点发展集高端购物、休闲、旅游、餐饮、商务于一体的综合业态。
截至目前,沈河区内共有各类文化企业3200余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数的5.1%,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大区。在区域经济的转型期,沈河区历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了充分挖掘。
文化产业的推进
今年年初,沈河区以“大文化”产业为抓手,优化发展空间,推进产业转型,进而推动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以皇城商贸文博旅游功能区为主体,沈河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等方面的作用,尝试一条特色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目前,皇城、五爱、金廊、浑河等重点区域文化产业聚集效应已充分显现,形成了以文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现代创意设计业、传媒信息业和商务文化服务业五大重点行业为代表、符合沈河区域特征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业态。
文化掘金的脚步
根据《东部地区产业规划》,建设中的东部新城功能区也主打文化牌,产业形态更新。智慧大厦、沈阳IBC数字中心、“四网融合”等一批绿色、生态的文化项目正在积极洽谈推进中。
今年,一批以文化创意、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纷纷在沈河区奠基兴建,沈河区文化掘金的脚步正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