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湛江日报

10月1日,在霞山渔港公园海滨浴场的东海人龙舞表演。
上世纪60年代,青岛与湛江在经济基础、发展机遇等方面非常相似,差距并不明显。时隔半个多世纪,青岛一跃成为山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而湛江仍然没有甩掉“欠发达地区”的标签。在文化建设领域,青岛城市文化形象鲜明亮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青岛支柱性产业,人才强市战略扎实推进,成为人才汇聚的高地。青岛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对于湛江的文化崛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青岛经验
文化产业多元化 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青岛市着力构建“一城一带六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业、数字电视业、动漫游戏业、广告会展业等十大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文化街区,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化,从而彰显其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是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条特殊途径。
青岛从政府到企业,创新意识都很强,如提出“再造一个新青岛”,体现了青岛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型升级的豪迈和激情;海尔集团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从做产品到做品牌”等理念,无不渗透创新发展的意识。
据统计,2012年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601.7亿元,占该市生产总值8.2%。仅一个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就达到300亿元。相比之下,我市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意产业还相当薄弱。2012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30.69亿元,创意产业规模更小,还不到1000万元。
湛江路径
四大措施提升文化软实力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规划建设市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市场,设立湛江文化创意发展基金,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工业设计中心,支持小微企业开展文化创意项目,开展年度创意项目评选,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旅游、城建、金融、贸易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到2017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文化增加值一半以上。
加快建设骨干文化设施
聚力打造“调顺文化岛”,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湛江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和文化广场,力争2016年建成使用。精心设计,加大投入,把六大骨干文化设施建成“传世之作”,把调顺岛打造成彰显湛江文化形象的艺术之岛浪漫之岛。做好市博物馆改造为湛江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准备工作。结合旅游景区开发,加快规划建设海洋博物馆。2016年在城市原点广场建设海港博物馆。实施城市雕塑工程,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全面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确保2015年建成“教育强市”。加快推进市职教基地建设,2016年前完成市机电学校、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第二技工学校等首批新校区项目建设工程;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创新平台对人才的培养作用,打造粤西高素质产业人才培养高地,加快市委党校迁址扩建,认真落实干部大教育大培训规划,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长效创建机制。深入开展“蓝色崛起”主题系列文艺创作和“三文”等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繁荣湛江文化。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广泛开展“湛江读书月”、“湛江市民读书论坛”、“学道德模范”等活动,打响“好人好报”品牌;弘扬“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开放兼容、勇立潮头”的新时期湛江人精神,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加强“普法”工作,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力争2018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文化建设扫描
20亿打造文化岛 41亿投教育创强
20亿打造湛江文化中心
“要在城市最好的地方建设最好的文化设施。”市委书记刘小华在考察青岛时曾这样指出。而三面环海,毗连广湛路口和金沙湾观海长廊的调顺岛无疑是这样一处宝地。
今年年初,根据市规划部门的方案,调顺岛的发展定位为——以文化产业为中心,集商务办公、居住、主题公园、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现代化、新型、综合的绿色生态文化岛。规划区将形成“一心、两带、四轴、五组团”的布局结构形态。“一心”即调顺岛公共服务中心区;“二带”即南北向的生态廊道;“四轴”即城市空间形象拓展轴、城市居住生活发展轴;“五组团”即五个发展组团,包括南部文化产业组团、东部居住区组团、西部居住区组团、北部居住区组团和创新科技园组团。
根据规划精神,市委、市政府已经基本确定,湛江市文化中心项目选址于调顺岛。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50-280亩。本项目将建设湛江大剧院、湛江图书馆、湛江博物馆、湛江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市民文化广场等“一院三馆一中心一广场”,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总投资18-20亿元。市文广新局作为市文化中心项目业主单位,该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局负责项目功能需求及规模的确定,目前,资金筹措方案及时间节点方案已基本确定。力争在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同时,该负责人表示,正在积极探索新建重点文化设施单位的运营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关管理办法,编制湛江大剧院、湛江图书馆、湛江博物馆、湛江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的三定方案并提出管理团队的筹建办法。
建2个文化产业园
拥有丰富文化瑰宝的湛江,应如何紧抓机遇,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做文章?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积极推动两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调顺岛建立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拟用地规模950亩。在海东新区建立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拟用地规模350亩。两个园区可依据公益性、文化性、艺术性、创作性的运作思路,按照六个功能区域进行总体布局:文化创意博览区、文化创意休闲区、文化创意活动区、文化创意创作区、文化创意商务区。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我市重点在以下文化产业上寻求突破。一是整合演艺娱乐业。组建湛江市演艺集团公司,壮大演艺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演艺娱乐市场,引进和开发大型经典式演艺娱乐形式和项目,扩大群众娱乐消费。二是提升文化旅游休闲业。以“人龙舞”、“舞鹰雄”、“醒狮”、“龙舟”、“飘色”、“石狗”、“雷州换鼓”、“傩舞”等富有湛江特色的民间民俗艺术为载体,丰富和提升旅游项目的内涵,推动旅游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加强对古迹文物、名人故居、革命遗址、法式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打造霞山欧陆风情街和赤坎三民路历史文化街区、特呈岛“文明生态旅游新海岛”、雷州历史文化名城、徐闻海上丝绸之路、大汉三墩、吴川名人故居等一批适合于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品牌;发挥各类艺术团体的作用,扶持石狗、醒狮、飘色、人龙舞等演出和展览队伍到各地参加演出和比赛,使其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积极开发经营系列旅游产品,支持研发生产石狗、醒狮、飘色、人龙舞等具有湛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并鼓励在各大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商场进行展示和销售。三是扶持创意和动漫业。重点发展动漫培训、动漫游戏创意、广告策划创意服务以及环境艺术、室内装饰、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活动策划等新兴创意业。大力发展文化策划咨询、演出、展览、艺术品销售拍卖、演艺制作等方面的中介机构,积极拓展文化营销服务,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扶持华丽金等文化龙头企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该负责人说,通过发展以上重点文化产业,使我市形成数字电视业、动漫游戏业等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局面,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发展。
41亿元打造教育强市
教育创强是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程,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我市“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我市教育创强目标规划是从今年起截至2015年,四年内把湛江创建成为教育强市,届时全市85%以上的镇成为教育强镇。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我市将在4年内陆续投入41亿元,打造教育强市。这41亿元的投入,包括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将采取“省扶持一点、市奖励一点、县出资一点、镇负责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方式加大教育投入,超常规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各级财政对教育创强的经费投入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年投入要占财政总支出的22%以上,且逐年提高,或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连续三年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目前,全市121个镇(街)中有54个镇(街)通过省的强镇(街)验收,3个区(赤坎、霞山、坡头区)通过强区验收,基本完成创建任务。接受了省督前检查的教育强区1个(麻章区)、教育强镇(街)21个,待省专家组督导验收。预计2013年累计完成及基本完成教育创强任务的区2个、镇(街)35个的目标可实现。明年要确保2个县、1个区实现教育强县、区,正式申报教育强市。
专家说法
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市委党校讲师邓康丽:
文化产业作为创意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壮大更需要首创精神的支撑。青岛紧跟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善于将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日常生活相互融合,使文化迸发出持续的生命力。
对照青岛,我们要结合湛江文化资源和发展现状的实际,积极发展节庆会展业,并加大对湛江新八景、八大名菜、八大名点、八大名厨、八大名果的宣传力度,共同融入文化旅游的范畴。要培育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形成湛江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经营、服务、运作模式。
特别是要完善人才机制,构建新型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引进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艺创作表演、文化科技开发等高层次人才,满足大型文化企业和高新产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加强文化产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拓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渠道。
把湛江打造为“广东文化名片”
市文广新局常务副局长聂兵:
近年来,青岛文化事业先后投资30多亿元,兴建和改扩建了青岛大剧院、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青岛音乐厅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了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为骨干,以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为基础、以文化广场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四级设施网络。但我市还没有大剧院、文化广场、美术馆等大型文化设施,而现有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单体面积小、容量小。相比青岛,我市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总量不足、陈旧老化、布局分散。
在文化产业方面,我市资源整合力度不足。文化企业普遍存在“小、弱、散、乱”状况,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集群还未建立起来,还没有一个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链条不长;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低。我市现有的文化产业目前基本上是传统的一般性的产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而动漫广告创意产业比较弱小,层次也比较低,缺乏实力、活力和竞争力,文化与旅游还缺乏有效的整合。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建设文化设施,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着力把湛江打造为“广东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