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数字传媒
“拿来主义”后我们期盼的“中国制造”
2014/1/24 9:26:16

来源:中广互联独家 

 

 

 


2014年的第一个周五晚间档,你过得如何呢?总结一句话,电视台很忙,我们很享受。

 

 

 

  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一下子抓住了观众们的耳朵,成为了收视热点,让层出不穷,风格相似的歌唱类选秀节目有了新的亮点,4把转椅和高品质的音乐,让我们在好声音中收获。尔后,2013年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又再次俘获了观众们的心,节目形式将普通人的梦想实现升级到顶级歌手间的巅峰对决,其舞台和音乐制作力量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之后各个卫视便竞相模仿,借着这胜利的东风开嗓一把。2013年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椅子很忙,明星们更忙。这也是为什么2014年的第一个周五晚间档如此受人关注的原因。因为,不仅《我是歌手2》来了,更是有央视的《中国好歌曲》和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2档全新原创性节目的高调加入。由于3档节目的定位不同和扎堆播出,再加上各视频网站斥巨资买下独播权,一再成为观众和网友们围观、吐槽的对象,很多网站更是竞相报道,评论不断。

 

  在这些引进节目如此成功,一再破下收视纪录后,回想这些年国内的综艺节目,很多其实都是非原创,我最早知道的国内综艺抄袭是当年引领“婚配热”的《玫瑰之约》和《相约星期六》,是台湾《非常男女》的大陆版,而《非常男女》则是抄袭日本的娱乐节目。央视《交换空间》是美国的《魔屋》和日本的《全能住宅改造王》的不伦不类结合体,央视《鉴宝》抄袭日本的《稀世珍宝鉴定团》,《幸运52》抄袭美国全民互动节目《你比五年级生聪明吗》,《开心辞典》抄袭美国的《百万富翁》,还有东方卫视的《魔法天裁》抄袭了美国的《决战伸展台》。事实上,凡是你在国内综艺节目中能看到的东西,美国或日本都有母版,台湾的综艺节目很多都是模仿日本的,而我们大陆原先都是模仿台湾已经淘汰掉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拿来”的节目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电视荧屏,并且遍布了相当多的领域。益智竞技类、房屋改造类、歌舞选秀类、相亲交友类、珍宝鉴定类、美食类、育儿类、亲子类、真人秀类......但如果同质跟风和山寨模仿的多了,我们需要的就是反思了。

 

 

 

  还记得红极一时的《超级女生》么?其模仿的是美国娱乐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但其颠覆性的比赛规则和受众之广,改变了大陆音乐市场被港台歌手占据主要地位的局面,发掘出了一大批新生力量,带动了之后歌唱选秀类节目的发展。一时各种“歌唱模仿秀”此起彼伏,可惜重复的模式和扎堆效仿再也造就不出当时的辉煌,之后的《快乐男声》、《花儿朵朵》、《激情唱响》,就像循环播放的歌曲,了无新意。而如此借鉴成功的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一开始也并非自主开发的产品,其原型是来自英国选秀鼻祖节目《流行偶像》。

 

  看过这多“拿来”的节目,电视台的收视率飘红了,独播视频网站的点击率保住了,观众们也看的热闹、拍手叫好。但一直套在别人设定的格子里,只会缩手缩脚。不否认这种“逆向研发”的思维,先模仿再创新,锻炼了团队才能做出更优质的节目。的确,从最早的移花接木到现在海外版权的购买,我们看到了进步,并且在这些引进节目中我们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在制作投入和内容水准上也愈来愈精良。节目不论原创和非原创都是在为观众们服务,可是我们更期待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自家”好节目出现。期待形式的模仿过后是思维的创新,能不断有如现在独领风骚、备受好评的《中国好歌曲》的节目出现。

 

  小编认为综艺节目最初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想象和快乐,但现在的综艺节目除了可以给我们带来欢乐外,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励志,梦想,创意和不可能。从非原创到原创需要一段路要走,盼望“中国制造”更多的涌现,这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精神,让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