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应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邀请,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执行主席王永章带领的参访团一行27人赴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交流。在七天的时间里,参访团全体成员以中华文化与企业经营为主题,从激发思想火花的“两岸人文对话”到追求产业共赢的行业组织,从激励文化创新的特色园区到涵育创意生活的文化地标,对台湾文化企业组织管理、文化创意园区运行、文化创意氛围养成和人文精神涵育等领域,以及极具代表性的特色园区、行业组织、城市美学与文脉传承的典型聚落,进行了深入考察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激发思想火花
10月31日,参访团全体成员到台湾大学参加了由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的“两岸人文对话·中华文化与企业经营”活动。作为继去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对话、今年5月在江苏南通中学举行“两岸学生品德教育”对话后的第三次两岸人文对话活动。“两岸人文对话”立足于两岸文化的学术交流与实践,旨在促进全球华人文化创意领域的跨界合作,以务实的学理探讨和学术交流,展开两岸对话合作。“中华文化与企业经营”对话活动在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台湾大学校长杨泮池和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的致辞中展开。一天的时间里,由太平洋文化基金会执行会长刘瑞生、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分别担任主持人。我方代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长杜维明、中华文促会副主席陈义初、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裁梅洪、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等和台方的4位学者作为主讲嘉宾,从人文精神与商业伦理、中华文化与企业价值、经典商道与儒家精神等角度,对“中华文化与企业经营”进行了深刻的诠释和精辟的分析。
.jpg)
参加两岸人文对话活动的全体代表合影
“两岸人文对话”主办方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及中华文化促进会冀望能通过此次对话活动,促进两岸彼此了解与认同,为弘扬发展中华文化共创长远荣景。正如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在致辞中所言,“两岸同族同源,有共同文化传统,通过两岸交流探讨儒家精神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有助探求两岸传承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提升民族文化与企业精神文明,培养人的理想与价值观念等,以期激发新的思想火花,追求双赢、共谋发展。”这是对本次对话的瞩望,也是其核心主旨。在对话活动互动环节,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参访团的成员代表就企业伦理与企业经营、文化产业投资与管理、经济发展与两岸合作等议题,与主讲嘉宾展开积极的互动,在主题上显现出对战略高度、全球视野、长远角度的关注,在议题上则体现出对跨地域、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整合。总体而言,“两岸人文对话”巩固并发展了中华文化思想碰撞与智慧共享的成果。
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许嘉璐和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的总结发言,将本次对话活动推向高潮。许嘉璐在总结中指出,“对华人文化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是论坛的诉求。这次论坛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海峡两岸的范围而放眼于世界”,道出了“两岸人文对话”的意义和价值:秉承独立性与包容性统一,现实性和前瞻性统一,人文关怀与价值批判相统一的“两岸人文对话”跨越了区域,凝聚了共识,激励了创新,必将成为影响中华文化与企业经营理念提升与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
追求产业共赢
《2011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指出,近年来,台湾已经让全球看见文创的实力,无论是“2011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还是“2011台北世界设计大会”等国际大型会展活动,以及受到民众欢迎的电影、流行音乐、动漫和舞台剧,抑或在国际舞台发光发热的新秀设计师等,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向全球伸展枝桠并逐步迈向国际化。这一前置条件使本次考察活动在参与人文对话和学理探讨的同时,还进行了以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交流合作为主题的考察活动,旨在学习借鉴台湾文化产业在加强产业扶持、提升产品附加值、助推城市转型等方面的模式与路径,以期全方位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务实合作。
.jpg)
访问台北计算机公会
.jpg)
与台北计算机公会座谈交流
打造产业合作平台,是促进两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载体。以“协同合作,共谋发展”为目标的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致力于建立灵便而有效的机制,代表了不同社会群体对于解决共同问题、达到共同目标的高度意愿。本次组团赴台参访考察,无疑搭建了两岸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有效促进了两岸文化创意企业在园区发展、项目合作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以“服务、协调、聚力、共赢”为宗旨的工作理念得到两岸文化企业家的一致认可。在对台北计算机公会的访问中,协作体成员深圳市创展时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总裁与台湾动漫制作协会就举办“深圳国际电玩节”系列节展达成合作意向。这是对文化产业机制创新的有效突破,进一步表明了近两年来,协作体在海内外文化产业的广大领域内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签订了文化产业合作协议等行动,为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助力。
.jpg)
与台方人员交换纪念品
激励文化创新
推进文化创新、激发文化创造,是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诉求。在“台北市综合发展计划二〇一〇”中有如下表述:“未来台北市总体发展目标为:追求人文与自然结合、塑造人性化都市、跃升为高次元国际化都市、发展为具有中华文化特质之现代化都市。”全球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与分权化的加速,城市蓬勃快速成长与丰富多样发展,使文创园区在新经济地理空间上不断形成新的城市聚落,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栖居地。在台湾,文创园区是包括台北在内许多城市文化跃升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具针对性研究和借鉴台湾文创园区的规划、运行、建设和管理经验,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对基于旧厂房改造的台北松山文创园区、华山文创园区、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进行了系统考察。其中,松山文创园区由上世纪40年代的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松山烟草工厂改造而成,华山文创园区前身为台湾台北市市定古迹“台北酒厂”,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原为日治时期民营大正制酒株式会社,园区的落成则得益于酒厂1998年搬迁到台中工业区新厂后留下的大片工业遗址与历史建筑。在系统的创意规划和旧厂房改造中,古老的建筑散发出创意的活力,进一步表明,台湾文创园区以如何激发创意及创新能量,以符合文化产业跨界、跨领域的发展趋势为主旨,更加注重以创意为主导的“产业空气”的营造,注重从参与制作、创造到分享、传播、推广的过程中体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融合,不仅给人们创造了一个欢乐的消费气氛,更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体验方式。
.jpg)
考察台北华山文化产业园区
.jpg)
考察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创造力是最富活力的因子,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最具精神色彩、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随着文创园区在区域发展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愈来愈突出,园区组织方式所具有的资源共享便捷、要素流通高效、地缘文脉相通等特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以激励创新为圭臬的文创园区的“台湾经验”,无疑为大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借鉴。
涵育创意生活
加强文脉传承与文化养成,是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的纽带与灵魂。在台湾,有着创意生活产业的提法,这是一个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又绝对离不开人对精神价值和文化品位提升的产业。产业目的旨在推广地方经济与人文的发展,利用世界一流的创意、领先时代的科技,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增加产业新附加值,使产业重新获取活力,得以持续发展成为地方品牌,并整体提升社区生活品质与文化品位。诚品书店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便是“创意生活产业”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台北文化地标的诚品书店一直以来秉持人文、创意、艺术、生活的精神,不仅书种齐全而且极具人文艺术气质的特色,其“24小时不打烊”的经营方式催生了文化产业的“诚品现象”,为协作体成员提供了以“创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维创造式启迪;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世界博物经营及角色逐渐转化构成中,以文创驱动产业扩展的典范。以博物馆产业化方式经营品牌形象,与企业互相引用彼此的经营理念及智慧并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逐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台北故宫,却并没有背离博物馆的教育、典藏、展示等基本功能。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文创产业强化教育、展示等功能,将文化内涵转化为创意,展现在各自的专业设计领域的探索,为协作体成员们提供了深刻的启发,也进一步表明,“创意生活”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明成果的主要集聚地和传承平台。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如何保持文化的传承、文脉的延续和历史的记忆,将成为不容回避的文化命题。
.jpg)
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交换纪念品
.jpg)
在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考察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永章认为,这次参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目的。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作为企业、专家的合作联盟,旨在协助政府管理部门积极推动包括文化产业园区在内的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从而为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发挥行业组织的应有作用。在这一宗旨下,此次台湾文化之旅呈现出鲜明的主题和突出的特点,也达成如下共识: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坚韧的精神纽带,也是政治经济领域合作交流的重要基础。通过文化市场需求、政策空间以及战略思考等层面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文化交流平台可持续建设,推动文化机构密切合作,是实现两岸文化发展交流、产业合作共赢、城市发展提升的重要环节。唯有关注人类文化的共性,才能融入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行进行列;唯有将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放置于人类文明的大熔炉中锤炼,才能真正提升中华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参访团全体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