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光线传媒要做主题乐园了!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中国投资年会·上海”主题演讲中,王长田又掷豪言:在影视业收购连下数城之际,光线传媒的另一只脚将再跨入又一个领域:文化旅游地产。
文化地产,或是下一个香饽饽?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闯入者,光线传媒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此前,继住宅地产、商业地产之后,中国首富、地产大佬王健林率先闻风而动,凭借文化旅游项目万达城及万达主题乐园两大核心业态,将文化地产界先驱华侨城与宋城集团毫不犹豫地挑于马下,后来者居上,再执文化地产之牛耳。
毋庸置疑,与华侨城、宋城集团和万达集团这些地产界名宿大相径庭,也与此前低调问世的星美小镇、星光影视城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一向以轻资产著称的影视巨头们开始蜂拥而至,笃定不动产。这边厢华谊兄弟旗下“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即将开门揖客,国龙投资也与扬州市政府签署协议,而华策影视“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园”却进退维谷。
但那边厢,杭州、常州等地房产交易疲软,海宁地产等崩盘之声此起彼伏,而各地有关“空城”的说法更是不绝于耳。但尽管如此,影视巨头们却在文化地产这个新兴板块上又一次英雄所见略同,摩肩接踵而来,一时间,唯文化地产风景这边独好,俨然成为继影院投资热之后的下一个当仁不让的香饽饽。
正如王长田在上述演讲中所阐述,由于受制于电视台垄断性的播出瓶颈,电视剧产业体量仍然较小,不仅天花板效应明显,而且时时充满变数:比如政策、市场的阴晴不定,尤其是近日沸沸扬扬的“一剧两星”,像是段子里那只终于落下的鞋子,让2014年下半年的卫视黄金档成为大制作电视剧不得不挤破头集体闯关的最后通牒。而在电影产业,前些年资本热衷的影院建设也因租金成本的水涨船高等因素导致资金投入居高不下,但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却又着实不容乐观。而电影投资的单一产品特性,使得电影本身的投资预期始终不确定,在此一产业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政策利好,似乎给了波澜不兴的影视业一个可以异业套现的冲动。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关于申报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炉,其中有关“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等等论述,无疑给予在文化概念上“根正苗红”的影视企业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市场空间,而影视概念也成为在“招、拍、挂”之外,撬动土地出让制度杠杆的一个当仁不让的支点,而这一点却是传统地产商梦寐以求的,当然,这并不影响其与传统地产商在一、二级市场的联合开发。
影视傍上地产:是春药,还是涅槃?
当影视业扎堆攀附上地产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高富帅”之后,其间难掩暧昧的性感勾兑,但在跑马圈地的冲动背后究竟是要完成一次“高大上”的凤凰涅槃,还是病急乱投医时,一剂事先张扬的应景春药,这显然是另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宏伟命题。
当然,之于急于跨界寻宝的影视大亨们,言必称有关好莱坞大片的“二八定律”(对于大多数好莱坞大片而言,票房与衍生产品的收益比例)则是另一个言不由衷的“英雄所见略同”,而在电影形象和品牌的诸多衍生产品中,主题乐园就像是一个永远绕不过去,却又深不可测的“事业线”,于是乎,奥兰多———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与中国亲密接触,以后还将不时地浮出水面、见诸报端。因为这里不仅拥有四座超大型的迪士尼主题乐园,还有一家好莱坞环球影城,这些也是大洋彼岸的中国同行们挂在嘴边竞相效尤的“样板工程”。
当然,被中国同行们选择性地视而不见的,还有另一个事实,那就是“百年老店”———华特·迪士尼、环球电影公司曾经拍摄过享誉全球的经典电影及其所创造的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形象,比如迪士尼旗下的米老鼠、唐老鸭、小熊维尼、狮子王、加勒比海盗等等不胜枚举,而环球电影公司也拥有侏罗纪公园、大白鲨、怪物史瑞克、绿巨人等等同样数不胜数且家喻户晓。此外,环球电影公司还拥有另一主题娱乐品牌——— 环球嘉年华。
一言以蔽之,知识产权始终是电影主题乐园的无可替代的第一支撑点,所以即便是在素有电影梦工厂之称的好莱坞,能够玩转主题乐园的,迄今也仅有迪士尼和环球电影公司。而能否原创足够丰富多彩、家喻户晓,且适合于孵化的电影品牌和形象,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摆在那些急于要在文化地产这块诱人的蛋糕中分取一杯羹的国内的“大梦想家”们的第一道门槛,否则,所谓电影主题乐园必将永无立锥之地,而激情澎湃之后,留下的或许是一个又一个“白骨累累”的悬浮着的“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