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度乐居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城市商业的繁荣就是她的形象。城市之所以不同于乡村,大城市的吸引力大于中小城市,主要原因就在于商业。而国际化的大都市由于更加开放包容,文化多元化、商业氛围热烈而独具魅力。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无疑是中国城市中最具魅力的一个。
据7月万事达卡发布的2014年世界旅行目的地城市预测指数榜单显示,在世界20强入境旅游目的地城市中,香港是大中华区名列第一的国际旅游城市,全球入境旅游城市10强,首都北京排在20位。虽然香港是如此知名的旅游城市,但在国内,提到香港,人们首先想到的字眼并不是旅游而是购物。除了刻意打造的诸如迪士尼、海洋公园、太平山等一系列的旅游地产外,其实香港发达的商业才是她最大的旅游观光卖点。
香港虽然已经回归,但仍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是商业高度自由,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和言论的自由。由于法律相较内陆更严格,所以虽然自由却更有序。自由的经济体系让香港的商业非常活跃。由于香港的特殊属性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她卓然的商业优势和国际地位。
大牌文化和商业魅力
香港拥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其中两大特色可以统称为“大牌文化”。其一是大品牌扎堆,香港大街小巷均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免税店,主要以化妆品、药店和奢侈品店为主。在内地,即使是最发达的一线城市除了高级的商业中心或高端商业聚集区,极少能看到如Louis Vuitton、Gucci、Dior、PRADA等独立的一线奢侈品门店,但在面积不大的香港,在九龙区的尖沙咀、旺角、港岛的中环、金钟、湾仔、铜锣湾等地区的商业中心、商街几乎随处可见,甚至同一条大街上同时存在2-3家独立门店。诸如周大福、周生生等黄金珠宝的门店更是数不胜数。以购物为目的来港的大陆游客血拼的架势让港人见识了大陆的“富有”,也让香港赚得盆满钵满。其二是牌子大,随处可见巨大夸张的店名、彩色的logo,不仅在墙体上,甚至如手臂般挂满半个天空,相当具有视觉冲击力,也说明了港人强烈的品牌推广意识和开放自由的经济氛围。如果你是路痴,记住你头顶的牌子,就不会迷路了。
香港主要分为九龙、新界、香港岛和离岛。香港的商业基本都集中在地铁和渡轮可以直接到达的地方,由于土地面积稀缺,区域间的商业发达程度差距较大。市区内交通非常发达,有港铁、公共汽车、出租、轻铁、电车、渡轮等,非常便利。
香港岛是香港最发达商业和金融最集中的地区,中环、金钟、铜锣湾、湾仔等商业密集区都集聚在此。著名的豪华大型购物商场主要有中环的置地广场、太古广场;铜锣湾的时代广场、利园、世贸广场、崇光百货,是血拼的游客不会错过的购物天堂。太古广场是众多购物中心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全球十大奢侈购物地,除了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一线大牌奢侈品外,也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香港太古地产是香港商业地产的代表性企业,骨子里有着浓厚的港式血统,精益求精且极富耐性,打造的项目一般耗时长耗资大。
香港是典型的不夜城,商业一般在10点后才会营业,但越夜越繁华。著名的庙街夜市晚9点至凌晨3点充斥着喜欢昼伏夜出人们。香港中环兰桂坊、“苏豪”区、湾仔骆克道一带、铜锣湾和尖沙咀有很多酒吧、卡拉OK场所、夜总会和酒廊,商业发达,同样也是居民和游客游览消费的场所。香港的商业更加多元化更灵活,商业和旅游互通共荣,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的界限更加模糊。
全世界最多的摩天高楼
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既是中国对外最重要的港口,也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因此使得香港中西方文化交融,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成为了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香港摩天大楼数目居世界首位,高度逾90米的建筑超过3000座,全球最高100栋住宅大楼中,最少一半位于香港。密布于维多利亚港两岸沿线的超高层建筑也成就了香港举世闻名的最美夜景。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发现,一个城市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跟这个城市的人均GDP 和第三产业比重呈绝对正相关的关系。人均GDP 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在人均GDP 较高的城市中,经济活动的发展催生出对集约化功能的需求,超高层建筑随之应运而生。经济高度发达的香港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90%;然而中国大陆地区城市的第三产业占比几乎都在50%左右。
港式商业精神
港人对财富有极其敏锐的嗅觉和行动力,港人极为突出的四项品质:做事认真、敢于冒险、相信机遇、内部团结。相信这一点在商业教父李嘉诚先生的身上是最极致的体现,86岁高龄仍活跃在商界的亚洲首富李嘉诚的信条是做纯粹的商人,从不做亏本生意。香港的服务业高度发达,港人的服务意识也非常强。餐厅或其他服务业的服务费也是一种港式文化,付出是理应有回报的。
香港对商业机遇与产业机遇极为敏感,常常是政府还没把一件事想清楚,商人们已经集体冲了上去,而且干得红红火火。虽然这一现象也经常被批评为"炒风太重,遇到什么东西就马上扑上去炒一通。"事实上,这也正是香港人对机遇敏感处。香港极为发达的资本市场恰恰就建立在这种对商业机会的敏感之上,如果没有这种逐利的敏感,怎么会有世界三大股市之一的香港股市呢?
内地商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但为什么内地人对香港还是趋之若鹜、舍近求远呢?为什么内陆的商业不如香港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除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外,后天的努力一样重要。香港商业的繁荣正如李嘉诚先生的一句话:在商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