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数字传媒
制播分离热潮下的冷思考
2014/12/23 16:47:38

 来源:媒介360


    临近2015年,喊了十几年的制播分离再次成为大热点。在此,媒介360邀请到远景影视总经理王培杰,请他就2015年电视媒体市场发展趋势,制播分离对电视媒体行业的影响,以及制播分离的未来走向等业内关心的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Q:明年有200档综艺栏目,您如何看待2015年电视媒体市场的发展及趋势?
  A:1.内容制作行业竞争加剧;2.综艺市场看似繁荣但出彩不易。
  明年虽然有200多档节目,但其中质量上乘的,应该不会多。一方面是行业竞争加剧,很多内容制作公司,包括电视剧公司都进入到节目制作领域,甚至新成立的制作公司也会越来越多,看似非常繁荣,但总体趋势应该还是今年四季度的延续。作为内容制作方,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在综艺节目市场中找准方向和突破点,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Q:2015年一剧两星实施,您认为对电视媒体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
  A:1.有利于激发节目创新;2.对卫视晚间收视排名有巨大影响,920时间段对卫视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一剧两星”之后,电视台的购剧成本大大增加,但广告收入并没有增加,利润变薄,甚至没有利润。这样导致电视台会更重视大型节目的生产和营销,平台和制作公司在大型节目的竞争上会加强,比如丰富节目种类,对节目制作和推广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剧两星”政策其实是会激发内容创新,同时让内容制作方更好地把主流价值观和收视影响力做结合;在限定的题材内,如何从形态上,内容切入点上进行创新,让节目更好看,虽然对电视人是个考验,但这对中国电视的发展是有益的。
  “一剧两星”政策影响很大,意味着晚间920-1020时间段需要大量符合总局要求、反映主流价值观又有收视影响力的节目,这对每个电视台和内容团队都是一个考验。同时,也会给电视台带来了一个新的角逐点,因为这半小时(40分钟)的收视承前启后,前有电视剧,后有综艺节目,对晚间的整体收视影响是非常大的。
  聪明的制作公司都会瞄准920-1020时间段,因为每家电视台在这个时间段的准备都不充分,都缺少主流价值观和收视影响力相结合的节目。从内容角度看,这一时间段的内容是稀缺的,但市场提供的量不足。
  Q:您认为制播分离的态势是否在2015年更为显现?未来制播分离会呈现出怎样的格局?
  A:1.制播分离是当下电视行业的热潮;2.会有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参与到制播分离中来。
  制播分离是现在电视行业的热潮,但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是:你是否有能力去实施制播分离?
  现在能有实力进行制播分离的电视台并不多。资本的追逐和文化政策的扶持让很多人都想在制播分离这个政策中分一杯羹,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制作公司,但真正出品过成功节目的并不多;且制作公司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
  Q:2015年您和您的团队在内容制作上会有哪些规划?
  A:1.植根于中国社会热点进行节目研发;2.原创并输出自己品牌的优秀模式节目。
  我们一定是根据中国社会当下的热点,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的关注点来确定选题的(比如教育、医疗,现在已经有人做了)。在这个基础上,再探究如何把好的创意点形成模式。这些我们团队已经开始做了,虽然开始的过程会比较痛苦,但这是未来的方向。
  从全球来讲,只要是成功的模式,国内基本都买光了,如果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拼价格买模式节目上,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自己原创节目的能力,我们的远景是通过原创出优秀的节目,输出到国外,从而在国际上打造出一个有品牌中国的原创模式公司。我们今年已经有2个独创的模式节目通过了国际模式认证机构的认证,并开始在法国销售。
  Q:作为《最强大脑》、《非诚勿扰》两档金牌内容制作的掌门人,2015年这两大节目最大创新点是什么?
  A:《非诚勿扰》在互动、推广、悬念、故事性、期待感上有新的设计;《最强大脑》加了很多外景项目,项目设计更具可看性。
  《非诚勿扰》播出已经五年了,它的主要架构不会做特别大的改动,在互动、推广会做一些新的尝试,还有在悬念、故事性、期待感上会有新的设计,这个月中旬我们会录新改版的《非诚勿扰》,明年一月新版节目就会和大家见面。
  《最强大脑》主要还是建立在选手、挑战项目观赏性、科普性这些元素上,第二季节目我们已经录制了两期,总体上比较好看。这个节目的难点在于项目设计,我们自己设计了四十多个项目。去年很多项目已经做得非常极致了,今年受场地限制在项目上要突破可能有些困难,因此今年加了很多外景的项目,比如直升机、一千平米大型迷宫。
  Q:您如何界定您所带领的内容团队未来的发展模式?是否会与其他电视台进行合作?
  A:我们团队的一个原则是“只做精品”。未来主要会在前四五家卫视和央视之间选择合作。
  我们团队的一个原则是“只做精品”,一年至多做两三个项目。从准备到执行,我们一个项目大约要花一年时间。目前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制作公司,很少有花一年来制作一个节目的。《最强大脑》我们从4月初出去找人到投入设计项目,再到现在的执行,实际上花了十个月的时间。但如果没有这些充分准备,节目是无法做好的。好节目需要一流的团队,但能被认可为一流的编导人数是有限的,以我们团队为例,总数有150人,但真正的核心只有四五十人,这些人能够承担的量也就是两三个节目。以《最强大脑》这样的大制作精品为例,我们一共投入了三个制片人,每个人都掌握着节目不同的要害环节:前期找人设计项目,中期执行阶段现场指导,后期制片人从后台把控全局;三个制片人一起支撑起节目。如果把三个制片人拆走只留一个,那么就会使节目质量下降。
  我们也会考虑和其他电视台合作。当然,和电视台合作的基础是内容契合度,即节目的属性和平台调性契合。比如节目主打年轻受众那么首先会想到和湖南卫视合作。一般是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来寻找匹配的节目平台。我们一定会和不同的平台合作,但基本上只在前四五家卫视和央视之间选择合作。原因在于,更看中的是看平台系统是否强大,系统是否能在各个环节更好的支撑节目,一般来说,排名靠前的平台,系统力量会更强,我们选择和好的平台合作,不仅看中的资金的投入保障和推广,更看中的是系统。
  Q:您认为内容制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好的制作公司应具备哪些要素?
  A:好的制作公司的核心能力是原创研发力和执行力,以及出品过成功节目的经验。
  好的制作公司的核心能力是研发力和执行力,以及是否出品过成功节目。既能做好的季播节目,又能做好的常态栏目的团队,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好的团队。这样的团队是具有较强的市场判断力的。
  过去当大家找到一个好的模式,只要执行力强就能胜出。今天来看,买模式这条路基本已经走不通了,就需要有很强的原创能力。未来,真正能够生存且有竞争力的公司,一定是能够原创又有好的执行力的公司。
  Q: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在合作中,就内容和营销等方面遇到问题,一般会如何解决?
  A:找到一个平衡,既要让客户满意,也要使节目保有该有的品质。
  一方面,节目该守的底线肯定得守住。不能为了创收过多的植入广告,损害节目的品牌。另一方面,节目也要为营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在这两方面中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既要让客户满意,也要使节目保有该有的品质。——在这一原则下,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在沟通过程中,该坚持的还得坚持,该妥协的也需要妥协。
  Q:在您看来,实施制播分离对电视台有什么正向作用?
  A:首先,电视台可选择的范围变大;其次,激励电视台在机制体制方面做变化;最后,对电视台本身的团队有触动。
  Q:就内容制作公司而言,优秀的内容制作团队是生命力,在团队激励和培养机制方面有哪些可以分享?
  A:1.奖金分配更合理;2.个人发展空间更大;3.实现事业上的突破。
  内容制作公司的团队激励机制肯定和电视台有所不同,除了奖金分配,给优秀制作人的空间会更大。举例来说,在体制内,一个具备制片人素质的成熟编导,可能很难有机会做制片人;但在公司里因为完全是根据能力来做职位分配,对优秀编导来说发展空间变大了,同样对好的制片人来说,也有了一个往上的空间:从原先只能管一个节目,到现在可以管两三个节目,甚至可以成立一个独立子公司,把公司做大……有了很多可能性,不会像在体制内受到人事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和约束。
  Q:您现在对内部团队、对外部业界、以及受众,分别最想分享的一句话是什么?
  A:最想分享的一句话是“要有责任”。
  对团队来说,要给他们提供好的条件和环境,让他们生产出好的产品。碰到问题和困难,要有责任去做大家最可靠的支撑;对团队要有责任,让团队能生存下去。
  对观众来说,是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好的内容,有营养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高收视的节目,应该是有价值观和正向影响在里面。
  对业界来说,作为一个好的团队,在业界需要有一个引领作用。以自己做节目的标准,拉高整个业界做节目的标准。要做引领的东西,决不做随波逐流跟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