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胡惠林: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实验
2013/3/6 11:12:50

胡惠林,现任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首席专家;《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执行主编;中宣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起草专家组成员;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文化战略与管理、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国家文化安全、文化政策与制度。


发言-胡惠林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实践



同志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论坛,并且和在座的朋友、专家一起来探讨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问题。
文化产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发展中一个新的模式;它是在我们国家继经济特区、科技园区之后,探索文化建设的又一个实验性园区;从国家层面来说,它着力探索新的国家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出现和形成有它的必然性。从2007年文化部命名第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后,文化产业园区在全国迅速出现。它对于我们国家,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人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比较生疏的时候,在很多文化产业领域还没有开放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遭遇到经济体制改革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候,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如何寻找新的发展道路,文化产业园区提供了一条道路。从国家给第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命名到今天,整整五年,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文化产业园区的体系。刚才祁述裕教授讲,用“区”这个概念,而不用“园”这个概念,有它的意义。在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国际的、国家的、省的和地区的四级文化产业园区规模,这是一个网络,是一个体系。如何培育好这个网络,建设好这个网络?我谈四点认识,或者从四个关系的角度来谈。
第一个关系: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文化产业园区形象标志建设的关系。就好比我们提起好莱坞的时候,自然想到洛杉矶;讲到百老汇的时候,自然想到纽约。在中国说起几个文化产业园区,我们马上就能想到它——那么这个有别于其他园区的标志,不仅仅是它的地理标志,更是它的形象标志。如曲江文化产业园区,它是和曲江新区重叠 在一起的,不可能把它们分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形成曲江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独特的社会标志。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它可以使各个园区彼此之间有一个区别,有一个认知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使每个园区都有一张不能混淆,也不能被替代的“身份证”。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是不可替代的,有它的唯一性,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身份标志;那么,我们的文化产业园区,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标志?以前,讲到去上海就要去“大世界”——虽然现在“大世界”衰落了——如果去上海没到“大世界”,那就是枉到大上海了。“大世界”是用来识别大上海的一个身份,一种符号。今天我们到西安来,曲江科技园区、曲江文化产业园区、曲江新区是不是唯一要去的地方,而且是必须要去的地方?去年,上海讨论后世博的开发,当时我提出一个命题: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上海工业文明的光荣呈现;同时也标志着上海对未来文明追求的伟大梦想的开始。那么这个梦想是什么呢?那就是上海的一个新的文化表达,这个文化表达是以空间形态完成的;那么后世博时代上海的开发和建设能不能实现这一步?

第二个关系:文化产业园区与园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的关系,包括主体功能的地位。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密切相关。我们之所以叫文化产业园区,而没有叫科技创意园区或经济园区,是因为我们用的是文化的身份。如果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园区里,仍然做的是科技园区可以做的事情;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办文化产业园区吗?之所以需要办文化产业园区,是因为我们在现在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政策瓶颈和体制性障碍需要突破,这个时候就需要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实验,来实现典型带动或突破。培育典型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在园区里获得重大成功者,就把它推广出去——深圳特区等一系列成功经验都是这样产生。我们在外部大环境里,在市场准入和产业准入还不能完全允许的情况下,就需要去实验,去尝试,去探索,为大的文化产业决策提供经验和依据。我们所提供的是文化产业的经验,不是经济发展的经验,也不是科技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去考察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主要考察它的主营业;如果文化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是其他而不是文化本身,那我们该做如何的思考?  

第三个关系: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和地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些年来,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有过多种多样的园区形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形态是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最先是在大城市里出现,如上海的“八号桥”,北京的“七九八”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去修补工业文明遗留下来的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工业文明为城市现代化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在工业文明进程中,也为我们留下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个时候创意产业园区出现了,艺术家率先进入了企业搬离市区后被废弃的工业文明空间,通过自由创造,把这样一个正在衰落的文明,用艺术的方式真正唤起;从而,既保持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又使我们的创新活力极大的发展,这给这个城市,这个地区乃至全社会带来深刻的启示。文化产业园区是与人们的生活、城市的发展紧密融合,息息相关的,不是一个硬生生装上去的东西。
第四个关系: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国家和社会文化秩序建设的关系。前面我讲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如何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约束探求市场发展模式,希望用科技的力量迅速产业化的时候,我们走了建设科技创业园区的道路。这个重大实验性探索,对我国原有经济发展格局、形态和经济政策,产生了一个根本的作用。党的十四大也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体制改革的目标。今天,当我们在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和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中,还有许多需要创新,需要突破的时候,文化产业园区能否,或者多大程度上形成和拥有话语权是很关键的。深圳特区有话语权,中关村也有话语权,我们现在的这些文化产业园区是否有话语权?曲江文化产业园区在陕西的文化格局中有多大的话语权?在陕西的建设和发展中,曲江园区能够给西安、给全省提供怎么样的精神资源和文化理念?它给我们突破文化产业政策瓶颈,在文化市场准入方面提供什么样的经验?所以我想,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实验。它的使命就是:当我们现行的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文化产业政策实行遭遇困难和矛盾的时候,用自己的实验结果,用自己对市场努力适应并成功拥有的话语权,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