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数字传媒
媒体融合发展心态重要 需新闻引导战略
2015/5/29 9:59:19

 来源:人民日报


    杨振武:媒体融合要破除四种心态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事关筑牢思想主阵地、掌握舆论主导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媒体自觉的时代使命和应有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这为人民日报推进融合、加快转型确立了目标,找准了方位,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认识到,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没有退路、没有终点、必须打赢的攻坚战,而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还是在人,在于每一位从业者。如何让每个员工自觉融合、主动融合、积极融合,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内生动力?具体来说,要树立四大意识,破除四种心态。
  一是树立进取意识,破除守成心态。开拓带来新领地,突破带来新境界。近年来,人民日报社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手抓”实现“两手硬”,已经由过去的一份报纸,转变为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数百个终端载体的媒体集团。目前,报社共拥有29种社属报刊、44家网站、118个微博机构账号、142个微信公众账号及31个手机客户端,覆盖总用户超过2.5亿人。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官方声音与民间舆论呼应的舆论引导格局初步形成,一个形态各异、载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初具雏形。
  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从业人员沉湎于“优越感”,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迷恋昔日的辉煌成就,认为报纸发行量年年增长,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势头很好,日子不错;一些人缺乏变革“危机感”,对报纸面临的挑战估计不足,认识不深,因此缺干劲,没冲劲;还有一些人陶醉于“获得感”,认为不搞融合也能发展,生怕现有格局被打破,会动了盘中奶酪、自身蛋糕,固守小摊子,满足小日子。这种守成心态必须去除,一个团队如果没有锐意进取的状态,没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没有敢破善立的创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错失机遇,空留追悔。
  二是树立主动意识,破除观望心态。对媒体来说,融合发展没有啦啦队、没有观光客,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当事人。为此,我们从体制、机制、制度上采取措施,拆除篱笆,打破界限,让人人动起来、融起来,我们制定了《人民日报社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提出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进一步优化全社新闻信息生产的体制机制,使人民日报成为全媒体生产、多渠道传播的新型媒体集团;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模式,建立内容丰富、形态各异、载体多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围绕舆论引导和信息服务两个基本任务,形成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传播渠道集群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信息服务产品集群。
  媒体融合发展,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不能看成是上级的任务、领导的事,也不能视为业务部门的事,更不能当成是年轻人的事。有力融合、有机融合、有效融合是媒体应对时代变化的现实要求和内在需求,必须全员发动,人人参与,热情拥抱新技术,全心投身新媒体。
  三是树立自觉意识,破除应付心态。媒体融合归根结底要让融合成为每个从业者的自觉追求和自愿选择,“等、靠、要”的心态是万万要不得的,坐享政策红利的思想也必须改变。对看得准的项目,不能看、不能等、不能拖,必须抢时间,抓进度,盯落实。
  我们瞄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把人民日报客户端项目作为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014年6月,人民日报客户端正式上线,面向移动互联网,打造主流新闻门户、权威观点引擎、聚合信息平台。目前,用户自主下载量已超过4200万,活跃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以客户端上线为契机,人民日报社在微博、微信、客户端之间实现了用户、内容、资源的融通,抢占了“两微一端”移动传播制高点,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粉丝总数超过6500万,影响力长期居媒体微博榜第一名,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排名中国报纸微信公号第一名。报社还在全国23个省区市开设电子阅报栏,目前已建成并正常运行近2万块。可以说,人民日报已经形成覆盖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屏等各类终端的现代传播体系。
  四是树立创新意识,破除迷茫心态。创新是媒体的天然基因,是业界的核心追求。应当说,对媒体融合发展,新闻界的绝大多数从业者有信心、有期待、有热情,也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发挥作用。但现实中,一些人却始终踩不到点上,感叹“老把式”不灵了;一些人办报有“几把刷子”,但一碰到融合,就不知不觉回到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产流程,结果酒是装进了新瓶子,用户却不买账,就感叹“新把式”不会了;也有人看到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内容转向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品牌等全方位的比拼,有了强烈的“本领恐慌”;更有人刚刚用熟了一种新媒体形式,又来了更新的业态,感到目眩神晕,应接不暇,手足无措。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融合发展的力度;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了融合发展的深度。我们坚持以创新增信心,用成效聚人心,调整采编结构,重构采编流程,从今年两会报道开始,人民日报社依托建设中的全媒体新闻平台,试行“中央厨房”工作机制,出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编辑记者联动,前方后方呼应,借新流程倒逼新机制,靠新技术催生新产品,强力推进人力资源聚合、生产流程融合、采编力量整合、网上网下结合,初步实现了记者一次采集,编辑多次生成,渠道多元传播,并加速了记者与报纸、网站、“两微一端”之间的高效对接。此外,我们还为174家海外主流媒体量身定做、定制推送新闻产品,占领国际舆论场,提升国际话语权,扩大了人民日报的全球传播力和影响力。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惠及长远的变革,也是一场始于足下的创业。它不是局部维修,而是系统集成;它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此长彼长;它不是物理捆绑,而是化学裂变;它不是分灶吃饭,而是并灶生火。正是为了记录这段必将载入史册的媒体历程,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了《融合元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4)》。我们期望以全景鸟瞰的视野、细致入微的扫描,多元呈现媒体融合进程,真实记录全新业态创造,为媒体融合做一次年度“结算”。
  媒体融合发展,风景在远方,道路在脚下。
  田进:融合不是铺摊子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注意三个“化”:深化、强化、细化。
  第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推进媒体融合对主流媒体来说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任务,也不是盲目铺摊子、做样子、搞花架子,而是一定要深刻理解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当前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传统主流媒体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融合发展迫在眉睫。“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定要切实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着力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努力把主流媒体做大做强。
  第二是强化顶层设计。中央明确要通过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围绕这一目标加快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至关重要。不能在主流媒体之外发展新兴媒体,不能把新兴媒体当做主流媒体的寄生物、附属品,不能将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搞成两张皮。着力推动各种资源要素的有机整合,着力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
  第三是细化思路举措。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等等都已经十分明确,具体贯彻落实还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和实践发展,进一步细化思路举措。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等,反复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网上和网下不同产品和不同业务都必须遵循统一的导向要求、安全要求和内容要求,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的建设管理,加强网上境外剧引进的管理。
  赵子忠:融合需新闻引导战略
  媒体融合进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新闻引导战略。过去十几年,一直强调渠道和终端的追随战略,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现在我们要考虑如何实现用内容,或者更确切地讲,用新闻的新业态,来引导这些渠道和终端,而不是盲目追随。
  我们在去年中央布置了媒体融合的指示之后,我们传媒大学成立了一个媒体融合研究中心,我们现在主要研究的课题大约在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战略性创新,因为我们觉得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或者2015—2020年期间,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通讯社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时期,这五年是媒体融合非常重要的战略的阶段,这个阶段战略性的创新决定了媒体融合的速度和深度。
  第二个我们研究的方向是媒体融合的评估,因为从报社也好、广播电视台也好,做了非常多的媒体融合的尝试,这些媒体融合的尝试非常有意义,但是对这些媒体融合总要有个评估,哪些更好,哪些更差,这个还是要有基本的评估标准,同样对于国内的媒体融合的体系来讲,也需要一个更为客观和标准的评价体系,来看待媒体融合的进度。
  第三个我们研究的方向是技术创新的集群。对于媒体融合来讲我觉得传媒机构做了非常多的技术创新,同样外部也有大量的技术创新,如何对于这些技术创新的集群给予需求上的指导和理论上的指导,也是我们大学重要的工作。
  对于上述媒体融合研究的重点,其中我认为有一个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新闻。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新闻引导战略,那么提出这个理念的原因比较简单,因为95年的时候,我在传媒大学,那时候是广播学院学习新闻的时候,我就在学什么是标题,什么是导语,什么是正文,什么是结语。由于广播学院的特殊性,我们还学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怎么做片头,怎么剪片子,怎么做出来。在95年我们叫多媒体记者,但是在随后的20年,我的学生也不断在发问,我们这个新闻到底应该怎么学,应该学什么,学习哪些变化的东西,所以在媒体融合这个里面,我们对新闻引导战略给予高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