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内部专区
文明的崛起——王仲伟
2015/9/22 15:40:51

 

 

文促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主任


尊敬的占祥主席,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热烈祝贺文促会换届大会的成功召开,也要感谢各位选举我继续担任文促会新一届的理事。
    在这个团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促会的力量。在文促会的成员中,我是和政府关系比较近的,现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政府在推进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而许多问题最后都和文化有关系。
    今年我们要做的一件大事是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作为一个经济体,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它的体量已经没有争议的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是中国作为经济体,体量的增大,财富的增长,是不是就能够得到世界的敬仰?是不是就能够为世界和人类做出贡献?是不是能为国民带来更大的幸福感?其中文化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在我们的眼前。
在讨论当中,我们觉得文化问题对未来的发展,对国人的生活,国家的面貌、形象以及我们的国际地位,关系特别重大。其中特别需要的是两种文化。
一是创新文化。尽管我们体量很大,赚的还是血汗钱,是低端,大量的高端还是掌握在别人手里,谈不上智慧式增长。所以有没有我们的原创?有没有我们的创新产品?包括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模式,新的产业能不能在中国首先诞生,进而风靡世界?这对我们未来的成长和命运意义十分重大。这就需要中国在文化发展中,包括文促会的文化发展中,大力的促进创新文化。
    第二是和谐文化。今天,增长,赚钱,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也有它的问题。如何在发展中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做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做到身和心的和谐,做到这一代和下一代、代与代之间的和谐,做到中华民族和全球之间的和谐。
    所以一个是创新文化,一个是和谐文化。通过我们许许多多的活动,许许多多的作品,许许多多的讨论,许许多多的传播,让它在我们国内和民族中生长起来。这是我们要坚持的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我感到先进文化实际上是要创新和和谐的统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创新,不能回应新的挑战,老是过原来的生活,面对许多新的问题无动于衷,这叫什么先进?
    怎么做到创新和和谐的统一?既有创新的基因,又有和谐的因子,这对我们文化发展的方向至关重要。遏制创新的文化是坏文化,破坏和谐的文化是坏文化。文促会首先要按照正确的方向促进,同时要看到,真正要文化创新,文明崛起,任务是很繁重的。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体的崛起,应该是文明的崛起。如果人家是A文明,你也完全是A,那不叫崛起,叫跟上。作为一种新类型的文明崛起,要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我想有四样东西是必须的。
    首先作为一种文明崛起,有没有为人民贡献的、独立的知识体系?关于人,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宇宙,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别人看到这些看法以后对自然、对人、对宇宙看得更清楚了。例如说我们以前贡献给人类的是阴阳五行,后来别人拿出来元素周期表,我们现在拿什么?我们现在拿出来的超过爱因斯坦,那是厉害的,这就是新文化。
    第二有没有独特的规则体系?人类社会是要有规则的,没有规则,一天都难生存。如果说我们办个医院,怎么分科?每个科的标准是什么?流程是什么?哪里来的?是不是我们贡献的,我们设计的,我们有没有这样一种工作体系出来。我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专题片《公司的力量》,从小作坊工厂,现代大公司,整体的业务,整体的规则是怎么变化的?人类社会的各种组织,包括经济组织,教育组织,它的运行规则是什么?如果我们有新的贡献,有很多地方跟着我们学,而且我们的效率更高,更有水平,更加人性。那我们肯定是新文化。
    第三有没有价值体系?类似宗教关怀,心灵安顿这些问题。为什么有人过得好,突然不想这么过了,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觉得现在世界乱,乱不是乱在技术,也不是乱在物质,是乱在心。怎么安顿心灵?怎么使那么多人的心,能够因为你的价值体系,使他安顿下来,明白人生,不烦躁?
第四是审美体系。好多人结婚的时候要放些音乐,这些音乐很多是不朽的。这些作曲家是不是都到中国来深入调查过?没有,因为这些音乐是全人类的,许多人一听,情绪就和大家连在一起。
我们要往这几方面努力,真正要做到的不是经济、财富的崛起,而是文明的崛起,这个工作量太大。政府只是做一点服务,更多的要靠民间,尤其是文化的发展。本届政府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改革上非常一个重要的鲜明特点就是万众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不是消费的权利。有些地方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的理解不准确,觉得只是消费,我大量提供文化产品给人民群众,去消费。不,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首先是创造的权利。他想写歌,你要审那么多干吗?他要跳舞,你规定只能跳集体舞,不能是伦巴,也不能是恰恰,你管那么多干嘛?要万众创新。
    文化真正的创意,还是来自于大众。现在的社会特点,是各种传统的分界正在模糊、消失、转换。这就像我们每个人手中的手机,按照传统方法可以拆开,一是电话,二是计算器,三是照相机,四是闹钟……按照传统它是手工业,还是轻工业?现在已经完全结合在一起。
    除了刚刚讲的创新文化和和谐文化,还要特别关注新文化。未来在哪里?未来在于年轻人,怎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和年轻人的生活相关,和他们的利益捆在一起。活在当代,活在当下,活在当代的技术、当代的产品当中,才能永远的往前走。
    所以我们的文化怎么创新?沿着新生活走,和新追求连在一起,那文化就能够不断的创新。尤其现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有许多文化应该创新。而现在我们既不更新,也不对路,所以文化建设怎么投入?是不是要更多的贴近社会大众,是不是要更多倾听百姓的呼声?从政府的角度上来说,推进文化大发展,就是简政放权,要让群众点赞。好像是政府部门端菜,这个端出来的菜花了好多钱,人家不需要。而以群众及群众资源组合起来,像文促会这样的团体是大有前途,大有用武之地,大有发挥作用的。只有千百万群众成为文化创新的主人,我们的文化才能够不断地生生不息的有新的发展,有新的成果。
    另外中国和世界已经深深地融合,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和国际空间连在一起的。13亿人,如果没有国际空间,不可能发展,但是国际空间不是光靠物质力量,很重要的是靠文化力量,要靠人家对你的文化的尊重欣赏。我们非常重视文化的自尊,但一方面要有自尊,还要共融。不能找到共同的切合点,那最后的结果就是被人家挤回去,你的生存空间还是很小。
所以中国和世界怎么相处?一个是经贸上平等互利、互赢、合作。第二是文化上真正做到相互尊重、彼此欣赏、共融。当我们讲中国特色的时候,只讲独特性是不够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少有两点,一个叫文化性,从文化理念制度道路独特性;第二是兼容性。打个通俗的比方,中国这30多年能够发展,不仅是因为坚持用我们的红枣当归,而且我们也用了引进的核磁共振!文化发展上怎么处理好我们的独特性和兼容性的关系,也是涉及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命运。从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一直到今天总书记讲“中国梦”,都对文化抱有很大的希望。
本人在政府部门工作,非常乐意、也愿意参加文促会的活动,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倾听民众对文化发展的声音。使我们政府的公共文化政策和服务能更好的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造福国人,也有利于中国和世界更好地相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