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更多的文化随着产业变得更为文化。文化+产业,产业+文化。无处不在的文化承载着人类,生活中没有一个不是文化,文化弥漫于整个生活中。”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说。
10月21日至24日,为期四天的中华文化促进会分支机构年会在平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分支机构人员,分别讲述了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就各自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汇报,并将好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线上+线下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副主任倪世春在会上分享了关于书画频道的运行。成立于2005的书画频道是在国内数字化改造成立的。近十年时间,8小时滚动播出,效果很好。其在各地建立了文化联络中心,也与当地媒体建立联系,通过他们把整理出美术类的新闻汇总,成为源源不断的新闻源。
线下的产业模式,以三大业务开展。第一是教学培训。他们请国内健在的艺术专家,从事教学节目,这样既丰富了电视节目,也有了书画作品,并将作品进行展出。通过各种巡展,在全国整个艺术圈内形成了影响,还将教学节目变成光盘,进行推广。
第二,邀请国家博物馆专家,每天讲一个汉字,从起源讲起,请书法家将每个字以不同的字体与形体写出来。目前,各个省市电视台已购1000多个字,他们还在做。
第三,与各地电视台结合,发挥电视资源,在全国搞各种活动。请中华书法界的专家,每人出作品参展,代表各省形成“书画进万家”的大型活动。与当地书画机构举办笔会,去年已经走了6个城市,也有不少的效益。
下一步,书画频道还想做一个美术界的春晚,正在筹备当中,形成书法界聚会,美术界的聚会,这样就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东西。
文化+产业
会上,艺术与设计联盟主任惠宣提出,文化的产业化与产业的文化化。
她说,文化的产业化,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实践。产业的文化化,就比较难。比如,深圳有十几个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例,像眼镜市场占全球的 95%,女装也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场份额,但几乎没有中档以上的品牌是中国的。
西方国家在工业化之后,他们传统的手工艺注入到现在的手工艺中,反复地传播与洗脑,人们自觉与不自觉吸收了它的文化。这就是他们把产业文化后的结果。
她举了个例子,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做了个大型的书城,还做一些精巧的书吧,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不行。经过请艺术与设计联盟调查与策划之后,这样的产业不仅进入社区,还在商业空间做起来。为了这件事,联盟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文化论坛、对话,把产业在各个区域文化化。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产业的文化上做了尝试,和出版社进行合作。通过各家出版社和读者见面会,形成联盟,通过共同开发IP运用,使得产业被关注。产业增加值的出现,加入文促会的指导,就把产业与事业相结合,这样产品的文化就会做得会更好,也更易于推广传播。
万里茶道
“历史上的万里茶道线路,都是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进行标线,从来没有完整的全图。此次,我们通过专家会议,将各条路线进行了汇总,绘制出了万里茶道路线全图,将在今年的国际茶叶大会上发布。万里茶道,不只是一条路,而是一个网。”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节庆中华协作体主席郭杰说。
万里茶道是17至19世纪在亚欧大陆兴起的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在促进当时的国家间经济、文化、宗教交流,促动沿线城市带的兴起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可与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相媲美,在中华文明的外交史和商贸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2013年3月,总书记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将万里茶道和新世纪的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 “世纪动脉”,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一年后的2014年3月25日,中华文化促进会成立了万里茶道协作体。成立之后的协作体,积极推动万里茶道沿线之路的文化交流。今年,结合习近平“一带一路”规划,协作体举办了“万里千年 文明交融——2015重走丝绸之路”活动,将对接沿途国家重要节点城市,进一步挖掘沿途的历史遗存和丝路元素,深度推进各国博物馆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以中国茶、瓷、丝绸文化为载体的形式多样的展示和推广活动。
活动由北京出发,历时4个月,行走了13个国家。同时,也受到了各个国家的热烈欢迎,在与各城市的交流过程中,文促会成立了课题小组。万里茶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题做论证,绘制出古老的茶道文化之路。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徐迪旻汇报时,讲了一个自己所搞得文化活动——丹麦设计文化展。
丹麦设计文化展,是丹麦在海外推广的十大文化项目。作为承接方,国际交流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甚至在国际上有了很大的影响。
“我个人比较喜欢丹麦,经常给孩子讲安徒生童话。发现丹麦文化中有很多的中华文化。比如丹麦在木制产业与家具产业比较领先,而这些都源于明朝。”徐迪旻说。
这些都使得他关注着丹麦这个国家。丹麦设计文化展开幕当天,丹麦大使亲自从北京赶到上海,还有丹麦皇家设计委员会委员长,文化部副部长等,全部出席了开幕式。历时30天的时间,印制了15万个创意的活动袋,全部“抢”空。
“这是一个艺术的盛宴,有美的感受,有对梦想的努力。”有人这样评价那次的文化展。
活动的传播效果也很好,所有驻上海领事管的成员、各地美术馆的馆长、300家新闻媒体以及境外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一个国际交流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撬动了整个国际文化交流,使中国与丹麦的关系,更上一层楼,而且每年国际交流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要有50次以上的各种文化交流。
汽车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但是现代的人是有汽车,没有汽车文化。
经典车就是大家所说的是老爷车,它是人类最重要的发明,它让移动成为可能。经典车的文化是一种享受的文化、交流的文化。
收藏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这些年,也出现了许多的收藏家。从首饰到各种饰品,其实在国际上经典车的收藏已经有很多年了,都是30年以上都保存完好的汽车。
去年,经典车文化委员会引入了一个国际活动,并在大连召开了第一次年会,举行了大连的汽车巡游,把全国知名的文化机构都请到了,效果非常好。
如何把传统中的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在一起,文化+是最重要的,那么,文化与工业的结合是最典型的结合,他们所展现的是工业美,机械美,艺术美。
前段时间,经典车文化委员会引进了国际几十辆车经典车,在北京汇合。第二天,从北京一路出发向北走,形成了汽车文化,成为一道风景。
“活动就像一个平台,要嫁接东西进来。汽车是移动的,它走到哪里是风景。它是行为艺术,设计之美,不管车值多少钱,停在博物馆中是不行的,只有开起来,加入人性的东西,才有价值。”经典车文化委员会吴焱说。
文化使命
人类社会每一个阶段,都有主要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使命。春秋时期,最出名的就是百家争鸣,几乎那个时期,人类最早的理性的觉醒,像花一样要开,人到了觉醒时。二十世纪初,民主就是世界的。在这个情况下,出现了那么多的民主国家。那也是一次觉醒,文艺复兴。也是在那个时代,全世界范围,结束了神权,成为人权,整个中世纪大解放。每个时代,人类都有他的使命。
“今天,更多的文化随着产业变得更为文化。文化+产业,产业+文化。文化产业没有产业文化那么大。我们的吃饭,穿衣,酒店,经典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承载着人类艺术,技术,工艺的造型,没有一个不是文化,文化弥漫于整个生活中。”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说。
文化面临的是很广大的领域,中华文化促进会有100个专业领域也不奇怪。王石要所有成员思想要再解放。在这个时代,文化到处都是。而文化是时代特点,最重要的它存在于经济发展与各行各业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