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内部专区
2015重走丝路第一站仰韶村遗址
2015/11/4 10:33:29

 


    2015年9月20日,“万里千年,文明交融——2015重走丝绸之路”,抵达活动第一站――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19日上午10时,启程仪式在北京银泰中心柏悦酒店举行,这是中华文化促进会继成功举办“翟墨领航•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之后又一大型国际文化交流体验活动。
    此次活动由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顾问、我国著名文化学者宗同昌先生和常嘉煌先生领队,中外专家学者参与,中外青年共同体验。由北京出发,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阿尔巴尼亚,到达意大利米兰等11个国家,行程27000公里,历时百天。活动将对接沿途国家重要节点城市,进一步挖掘沿途的历史遗存和丝路元素,深度推进各国博物馆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以中国茶、瓷、丝绸文化为载体的形式多样的展示和推广活动,并全程进行媒体记录。
    2015重走丝绸之路,旨在向世界展示新时期中国人充满自信、善于合作、开放包容的精神面貌,探索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合作和传播路径。用科考式和体验式的文化艺术交流,串起“一带一路”上的颗颗明珠,让数千年的丝路文化遗存璀璨闪亮,继而展现中国“亲诚惠容”的博大胸怀,推动沿线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繁荣。活动由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承办,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国旅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一路上车旅(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浙江凡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合作媒体有新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报、中新网、环球时报、中国日报、时尚江湖、凤凰网佛教频道等。
    20日晚,宗同昌一行6人谢绝了当地文化部门安排的宾馆,在仰韶村遗址搭起帐篷、风餐露宿。21日上午,他们举行仪式,向仰韶村遗址第1、2次发掘者安特生、袁复礼、夏鼐、安志敏铜像敬献鲜花,并分别在袁复礼、夏鼐、安志敏铜像旁向其子女袁鼎、夏正楷、安家瑶电告活动进展情况;然后,在仰韶村遗址第3次发掘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王蔚波先生等陪同下,饶有兴致地考察了该遗址及博物馆。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李宝宗、渑池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丰章、仰韶文化博物馆馆长陈琳琳、仰韶村彩陶坊总经理杨栓朝等,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夏博物馆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赞助1万元资金为活动壮行;工艺美术大师杨栓朝制作的仰韶彩陶,也将作为此次活动的礼品赠送沿途各国。
    中午时分,他们告别渑池,驱车赶往西安大唐西市和法门寺,还将在新疆口岸与常嘉煌先生及意大利顾问会和,再一路西行直至目的地。
    相关链接:仰韶村遗址的三次发掘及收获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东北9公里的台地上。遗址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5米,是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迄今为止,该遗址有计划的发掘共有三次:一是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中国地质调查所袁复礼等进行了首次发掘,并根据其文化内涵和考古学惯例命名为“仰韶文化”;二是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安志敏等进行了第二次试掘,确证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承袭关系;三是1980至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先后派出了赵会军、邓昌宏、丁清贤、王蔚波等4名考古工作者,在渑池县文化馆许建刚、王永峰等人的配合下,进行了第三次科学发掘,确认了四种文化类型、两个考古学文化,基本上搞清了仰韶村遗址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