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数字传媒
浅谈有线行业发展的几个命题
2017/11/21 10:12:38

 来源:中广互联独家


    最近参加了一个论坛,听闻IPTV已经喊出了后时代的口号,在当下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搭载着宽带高歌猛进的时候,已经将保用户和价值提升纳入思虑范畴。不得不说,有线行业在用户流失后的幡然醒悟或者说还有一些幻想,相对于前者,实乃后知后觉。
  也许是没有经历过IPTV和OTT初期发展的举步维艰,生存环境的错综复杂,有线被突然扔进了市场,强敌环饲,多数疲于应付,处于跟着跑的状态,跑慢了还不行,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这两年的日子,一定过得是刻骨铭心。
  存在即合理,适者生存的法则恒古未变。现实中,在市场竞争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放弃“回家种地”,要么扛住了硬着头皮上。可做的事情很多,命题很多,在此罗列一二,道理摆上,剩下就是怎么干的问题了。
  1.保持定力与自信。这点总是在各种场合被率先提及,事实也是如此,有线远未到夕阳余晖的境地,何必戴上“遗老孤臣”的帽子。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何能指望别人看得起,无论哪一方,都是些普通人,也没有什么三头六臂,更多时候拼得是意志力和执行力,正向激励和内部文化的有效驱动至关重要。此外,消除限制发展的因素要高度重视,做好了事半功倍,做不好雪上加霜。
  2.差异即希望。在面对相同或相似境地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高度相同,或者大同小异,这时候最需要出现的是好坏之分,这说明问题有解决的方法,有标杆、有方向。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行业内仍不乏现象级的发展,成功之例可以说也是不胜枚举,即便是在个体内部,同样有先进。在此基础上,开诚布公的学习和交流,成果的尽快复制和落地成为关键。
  3.答好三个问题。日常运营亦或是经营管理,可以引入行为反思,解答好最简单的三个问题,即实际发生的情况是什么?我们曾经期望发生的是什么?从两者的差距中我们能学到什么?不得不承认,现实的空气中总是会弥漫着一些眼高手低,郁郁不得志,批评抱怨之气,但这不能成为主流,与其终日战战兢兢,不如从大处着眼,从细处谋划,通过一些问题来理清思路,一定会豁然开朗。
  4.了解自己很重要。体制机制的改变,是主动谋求还是被动无奈,已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将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隐性的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不再遮遮掩掩,不能悬而不解,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方法。理顺了内部关系,消除掣肘,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决策效率,打造可持续性的学习型团队,建设内部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等等,才会有生命力。
  5.拥抱互联网,要垂直体现。无论是模仿互联网企业的做法,还是与互联网大鳄们的战略合作,最重要的是尽快实现落地,要有具体举措,形成典型案例。合作不是风花雪月的邂逅,而是互通有无,获得价值,再直接点就是要提高变现能力。十分认同“命运共同体”的说法,个人理解就是要形成内容体系建设、运营体系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的合纵连横,共进退,但这些一定要提速,否则只是一纸空文,看上去很美,仅此而已。
  6.产品打造不简单。现在的产品设计,不能再是那种堆砌似的,呈现的只是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是要提前规划产品的生命周期,基于细分市场,经过粗加工、细加工和精研磨三道工序的产物,试问现在你的产品是怎么出来的?经历的工序有哪些呢?你的产品体系是否具备了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这三个部分呢?同时一定要防止支离破碎的产品信息孤岛。产品不只是用来卖的,要提升产品的内涵,增收盈利能力的背后,更要看重其作为用户连接和流量导入的价值。一直呼吁产品经理这个岗位,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7.用户反哺迫在眉睫。如同产品,用户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这里的反哺主要是强调优化其生命周期的体验,用户不了解,或者是平庸,那何来口碑和忠诚度。下力气研究如何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满意度,不要再想着掌控用户,而是要多想想如何培养和经营用户,才是正道。这里还想说一点,小众市场值得关注,有人说:“商业的未来是小众市场”,不无道理。
  8.渠道争夺不可忽略。在终日大喊着保用户、抢用户的同时,不能低估渠道的作用。防止用户被策反,更要防止渠道的丢失。线上线下无需多论,但有线的优势其实在于“线下坪效”,无论是网格化,还是营业厅,与用户实打实、面对面的接触最有效。线下经营需要借助外力,以公客为例,社区物业,村级代办员等,是不能丢失的渠道,必须想方设法保住。如何保住?政策倾斜是最基本的。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上面说的但愿能成为引子,然而更需要的是思考过后的践行。
  起意之时,拿来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读读,“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时,中国便永远是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