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内部专区
品茗听涛大运河——姚赛副主席在“两岸茶产业及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0/12/2 10:55:52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自台湾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代表大运河文化协作体,在这个重要论坛上作交流发言。
谈起茶文化,我的底气不是很足。前些年,我是一个习惯牛饮的人,这几年却误打误撞的进入了“茶圈”,不仅每年要以主办方的名义参加两、三次茶博会,还连续三年组织举办了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暨茶博会;参加了两次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峰会。本月初,我又参加了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期间,通州的刘总请我和参加茶博会的几位朋友到运河岸边的龙舫去品茗赏景。余晖下的大运河金波荡漾,深邃安详。这位从春秋时代走来的老者, 2500年来养育苍生,滋润大地,演化成了一条精神的大河,流动在东方文明的血脉里。在龙舫三层平台上,来自福建的杨先生为我们冲泡了一杯武夷岩茶,茶汤金黄带红,香气浓沉厚重。一会儿,来自台湾的黄先生又沏了一壶冻顶乌龙茶,只见茶汤略深,花香散去,竟与武夷岩茶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时黄先生说,之所以刚喝完武夷岩茶,接着就喝冻顶乌龙,就是要品味这种同宗的厚重、同族的神韵。我这才知道,台湾的冻顶乌龙和福建的武夷岩茶本是同宗同族,血脉相连。茶的传承、茶文化的弘扬,在两岸民众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也如今天这个论坛,我们品茗畅谈,对中华茶文化的深情与挚爱,就在这茵茵的茶气和淡淡的茶香中升腾飞扬……
谈起茶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单就“文化”本身的含义也不容易说清楚。
中华文化促进会王石主席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说文化所关心的是“你的”还是“我的。人、族群、文化都有地域性。这种向内认同的倾向,可以说是人、族群和文化的本性。虽然人类组织、人际交往以及文化的圈子越来越大,但大到今日,讲文化仍然是有边际、有认同的。文化往往是区域性的。
茶源自巴蜀,秦汉之后渐次传到中原,传到边陲,传到国外,虽然已经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但所谓“茶文化”,也还是有界限,有边际,有认同问题的。还没有充分的国际化,更谈不到全球化。起码还没有像咖啡走得那么远,传播的那样广。咖啡源自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但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男女老少都能接受。所以,我们努力的空间还很大,任重而道远。
许嘉璐先生曾经讲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两个重要载体,一个是中医,一个是茶叶。回望过去,这两个载体确实起到了鹰之两翼的作用,可现状是:日本的汉方占全世界中药市场份额的90%;不生产一片茶叶的英国,其“立顿”茶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是我国最大茶企年销售额的10倍以上。中华文化走出去了,茶文化走出去了,同时也留下来诸多思考。
漫步在大运河边的龙舫平台上,听着舷边轻轻拍打的涛声,我在想,总书记为什么提出要弘扬大运河文化?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她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写不尽的厚重、壮美和辉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更重要是,大运河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执着信念;承载着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承载着创新协同、百折不挠的文化灵魂;承载着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态度;承载着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思想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振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那么,在茶文化中是否应该注入大运河文化的精髓和时代元素呢?
大运河文化协作体,特别想和您一起把大运河精神融入中华茶文化的血脉。
“大运河文化协作体”的成立,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以中办、国办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依据,以“运河文化链接世界,协作平台助力发展”为愿景,按照“中央政策引领、政府需求导向、项目建设落地、产业集群导入、主体市场运作、金融手段孵化”的思路,探索《纲要》落地路径,搭建协作共赢平台,推动运河文化带建设,致力于成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践行者、推进者、引领者。
协作体在张继钢导演领衔下,创作演出了《孔子》等“运河魂”系列剧目,拍摄了《往戏新声》、《红色的弗拉基米尔号》等影视片;创建了“1+5”模式,即在中办、国办《纲要》和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统领下,以项目规划、央企合作、产业导入、智库跟进、金融统筹“五位一体”为主要支撑,竭诚为运河城乡发展提供“纵向全过程、横向一体化”服务;注重整合资源,打通地域壁垒,促进文旅产业的协调发展。我们真诚希望与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及运河节点城市通力协作,为大运河再现辉煌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在草木之间”,一个茶字,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符号。记得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过:“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开”,人在草木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代表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回到自然的怀抱之中去,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作家的话,融合了儒、释、道诸家精华,很好地阐释了中国的茶道思想。
有一种情怀,叫清香如茶;有一种思念,叫情如茶香。我们深信,浅浅的海峡,割不断茶香飘逸。一片茶叶就是一瓣心香,茶香必然会把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大运河精神和茶文化的融合,一定让两岸的民族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