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

曾经的“钱王之乡”现在缺钱开发。
正在酝酿的《会泽县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2013-2025)》即将出炉,在这份规划中,会泽提出将依托会泽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九龙湖片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以文旅结合,多产业融合的思路,打造以“钱”文化体验为主题,集会馆文化、铜商文化、民俗文化及生态文化为一体,具备多元产品业态和综合休闲功能,以产业集群化、文化共性化、产品特色化的为特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
在这份“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实施意见”中,会泽提出将打造“钱王之乡、会馆之都”两大文化品牌,以再现3000多年铜的开采、冶炼、鼓铸、京运等历史为主题,修复铸币局,拍摄一批优秀影视作品,做大做强斑铜产业,展示“钱王之乡”风采;以“八大会馆”的修复保护为主线,在会馆保护开发中植入文化载体,丰富文化内涵,改变“有馆无会”的现状。以期到“十二五”时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6%;到2020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而《会泽县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至2015年,会泽将形成固定的旅游线路并跻身全省热点旅游线路,实现游客人数达155万人次、旅游服务综合收入达10.45亿元,年均增长15%.
“从会泽的旅游资源上来看,这些目标定得并不算高,会泽古城可以开发的潜力非常大。”谭嗣德告诉记者,目前,会泽正着手将古城作为5A级风景区来打造。在他看来,此前,会泽的旅游宣传口号是“西有丽江、东有会泽”,现在改为“西游丽江、东游会泽”,一字之变,更能体现出会泽对发展旅游产业的期盼,“单纯从县级资源上看,会泽的资源禀赋比丽江、大理都要好,只是起步晚、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会泽旅游经济的发展。”
谭嗣德说,会泽把旅游经济作为全县的支产业来打造起步于2002年,至今只有11年的时间,这期间,资金投入不足成为最大的瓶颈。2012年,会泽全县投入到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只有600万元左右,“现在的会馆给人的感觉更多的还是历史建筑,还没有把当地的文化融合进来,这使得会馆对游客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一组数字让会泽“大旅游资源、小旅游产业”的尴尬似乎无处遁形。2013年4月,丽江古城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2.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为13.47亿元人民币;而2012年全年,会泽的游客人数才刚刚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只有8.3亿元。
好在,正在酝酿的《会泽县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2013-2025)》即将出炉,在这份规划中,会泽提出将依托会泽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九龙湖片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以文旅结合,多产业融合的思路,打造以“钱”文化体验为主题,集会馆文化、铜商文化、民俗文化及生态文化为一体,具备多元产品业态和综合休闲功能,以产业集群化、文化共性化、产品特色化的为特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
规划指出,铜商文化是会泽的特色文化,由此表现出会馆、明清古建、铸币、艺术戏剧等文化的自有内涵特质,所以,园区将在此基础上,从会馆新建活用,引入主题餐饮、高端休闲娱乐等新业态;建筑仿古创新,保持青灰白的城市色彩,创新码头墙、猫眼等典型建筑风格;铸币商业体验,将铸币过程再现,引入定制限量概念,结合古今中外钱币收藏、模拟交易等手法,做精钱币财富文化;艺术戏剧实体经营,将堂琅古乐、彝腔等地方民族戏剧固定经营场所,与舞台剧和主题文化表演结合,以茶馆戏楼戏院方式引导文化消费。
思路和目标虽然已经提出,但无法回避的是,会泽的文化旅游产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