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中华文化(南通)论坛在南通举行
2012/6/14 11:24:58
中华文化(南通)论坛在南通举行
时间:2012-05-17来源:文促会

通过中华文化论坛《南通宣言》,揭示传统道德的当代意义
 
        4月1,由我会主办,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通州区委、区政府、南通文促会承办,主题为“传统道德的当代意义”的“中华文化(南通)论坛”在南通举行。我会副主席王石、金坚范、顾浩出席会议,南通文促会主席陆凤彬主持开幕式。全国政协原常委、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张绪武,南通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丁大卫,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南通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费高云等参加论坛活动。顾浩副主席、南通市委副书记陈斌先后致辞。
 

中华文化(南通)论坛在南通举行,王石、金坚范副主席出席
 

       
全国社科界专家、学者及思想文化工作者100余人汇聚一堂,围绕“继承弘扬中华道德优秀传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论坛通过的中华文化论坛《南通宣言》认为,优秀传统道德的价值赖于实践,坐而论之,不如起而行之。
        清华大学教授钱逊,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徐小跃,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等知名学者先后登坛演讲。
        钱逊认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有“义、公、礼、耻、和”,这五点要作新的阐释,纳入反映时代要求的内容,可用“崇德尊义,乐群为公,遵礼守法,知耻向善,持中贵和”20字表述。
        陈瑛说,我们所“忠”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终极价值,能够体现真、善、美的事物和人物;不能是自我、金钱、享乐,更不能是某个上级、明星,或者自己所暂时需要、依靠的某人。对于所要忠于的对象,更要抓本质,看主流,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内在的真、善、美。
        肖群忠指出了孝道的现代价值。他认为,孝有助于当代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孝文化的弘扬有助于亲子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孝文化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孝文化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南通市政协原副主席、南通文促会执行主席袁瑞良作了题为《魂兮,归来——“忠”“孝”回归的期盼》的主旨演讲。袁瑞良提出了四点想法,重新定义忠孝的历史地位与作用;赋予忠孝以新的时代内涵;将忠孝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倡导忠孝做为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理直气壮地在全社会推进。
 

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通州忠孝文化园
 

       
王石副主席作了总结发言。他说:走进南通,走进水乡,让人生出“礼失求诸于野”的感慨。我们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在谈论传统道德如何适应当代社会问题。传统文化离开传统社会,就像一个游魂,不知魂归何处?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也是一个问题:一方面现代化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兴奋;另一方面,又给我们带来了失落、迷茫,甚至痛苦。具有漫长历史和传统的国家所面对的现代化挑战中,传统和现代都存在着剧烈的冲突,这种冲突非常有意义。比如南通人张骞,他欣然接受外来文化,所有的成就都不能离开“外来文化”这四个字。他的实业、科技、社会事业等等,每一项都是中外文化或者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的产物——这是张骞最重要的意义。从现代人类发展趋势我们能看到“社会”这两个字越来越大。在这个主流趋势中,一方面,每个民族和国家都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使人类文化呈现一种多样性和多元状态;另一方面,各国各民族又都在致力于促进相互间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但是这种交流绝不是相互陈列和相互独立的,所以我不赞成过多的把我们的文化和其他的文化相对立起来。
        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通州忠孝文化园。南通文促会主席陆凤彬将军,脱去戎装回到家乡后,致力于忠孝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历经8年,筹集善款建设忠孝文化园,成为通州弘扬忠孝文化的道德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