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搜房网综合整理》
商业大佬跨界进军文化产业 保利拍卖公司冲击第一股
保利:“保利文化”冲击“拍卖第一股”
作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大型央企,保利集团从2000年起开始全方位进军文化产业。2010年12月,保利文化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为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保利文化”拥有30多家全资及控股企业,确定了“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优质品牌为基础,以运作为手段,完善配套管理机制,做强做大影视传媒、文艺演出两项主业,加大对股权投资项目的管理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营思路。2010年“保利文化”合并营业收入1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336%,创造了“保利文化”历史最佳业绩。2011年,保利以121.2亿元的成交总额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据保利集团高管透露,保利文化已全面启动上市工作,年内拟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如果保利文化成功上市,保利拍卖将成为拍卖行业第一股。
文化助商业地产“更上一层楼”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11年,国家限购令下房地产企业纷纷转战商业地产,使商业地产逆势飞扬、风生水起。与此同时,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导的传统商业地产却日益出现同质化态势。因此,谁能够突破传统,找到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谁就有可能把握未来发展之机。
“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从过去以购物为主的消费习惯,向购物、休闲、娱乐方面转变,越来越重视消费中的文化体验。因此,不断挖掘人们对文化的深层需求并将其恰如其分地融入商业地产,将使商业地产因文化而别具生命力。”设计师邢同和表示。
近日,记者就商业地产与文化的融合问题,采访了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建筑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深总建筑师邢同和。
中国房地产报:业界对商业地产有这样一种说法:一流的商业地产销售文化和理念,二流的销售位置和服务,三流的销售低价和折扣。你怎么看待?
邢同和:一流的商业地产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互相兼顾。假如一个设计一流、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地处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之地,再好的文化因素也会少有人问津。一个最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必然是房地产企业与投资者的眼光、定位、规划团队的设计水平等多重因素的综合的结果。
中国房地产报:你对建筑有这样一种描述:建筑是一棵有根、有生命的树。中国建筑[3.03 -0.66% 股吧 研报]的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建筑的生命则是它的科技含量和时代精神。那么你如何理解商业地产中的文化?
邢同和:在全球文化背景下,商业地产所需的文化不应该只是狭义的本土文化,而必须包含对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商业地产中无限的文化创意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取决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程度。只有文化碰撞下产生的创意应用于商业地产,才能使项目和文化本身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房地产报:如何将文化因素恰如其分应用于商业地产项目?
邢同和:首先,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房地产企业、投资者都应该具备超前的理念,对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高水平的作品绝对不是对传统文化简单的复制,而是不断依靠人们的灵感和智慧进行创意,将东西方文化吸收融合并落地生根。
其次,随着人们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墙上挂两幅画式的表象的需求。商业地产思考的是创造环境,这个环境不仅具有空间感,还要有时间感。这种创造需要把文化融合在其中。设计师和房地产企业必须对人们的生活的感悟不断进行提炼,对文化需求进行深层次思考。另外,还要借助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为对文化表现和传播找到最合适的途径。
中国房地产报:什么样的项目是符合你所说的文化和商业地产融合的案例。
邢同和:比如上海的石库门就是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石库门是上海民居建筑的模式,也是上海海派文化的建筑符号,房地产企业通过把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结合起来,把文化、旅游、购物、餐饮、娱乐巧妙融合,实现了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和现代时尚的生活方式的结合。让无数上海人产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成为外国人来上海的必游之地。其创意值得开发商和规划设计师学习借鉴。
文创产业园的“面子”和“里子”
来源:《杭州日报》
拱墅区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祥地,但是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和兄弟城区后来居上的情况下,拱墅区既没有英皇影视文化村这样的大手笔、大项目、大平台,也没像麦家、赖声川等名人效应,如何把先发之势转化为先进之势,拱墅政协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区政协四届一次全会上,文化创意发展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18件提案聚焦文化发展,8件重点提案中2件“咬”住文化不放,其中《关于加快拱墅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重点提案由区长亲自领办、主席督办。
文创产业发展应做大做强品牌,严防一哄而上;创意园区开了一个又一个,可内容呢?日前,拱墅区政协组织30余名委员先后来到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浙窑陶艺公园、华源555、元谷创意园等地视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积极建言献策。
“文化产业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各地千方百计想抢得一杯羹,但文化产业不能赶时髦,要清醒理性看待文创产业发展,唯有摆脱盲目,走上理性道路,文化产业才可真正做大做强。’金梅委员说:“大家一提文化产业就显得很时髦,同时又能享受到经济上的优惠政策,何乐而不为?事实上,文创园区里产业领域鱼目混珠,从一开始就使文化产业发展步入紊乱、表面化的窘境。”
“搞文创园区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之间的产业属性、专业属性、文化属性都不尽相同,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一刀切,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政协委员夏晴说。“拱墅文创园呈现出小、多、散的现状,人气不旺、有些产品无创意也不能视而不见,政府要科学规划,严把企业引进关,杜绝‘二道贩子’,合理定位园区功能,把握资源实现最大化和市场需求两大要素。”
“我们要把握好先发和先进、同质和品质、盆景和园林、热闹和热能的四种关系,营造有利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在自留地里种庄稼,收获一点是一点,在集聚集约、扶优扶强上下功夫,融合创意和科技两大元素,通过创意、创造,把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力求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区政协副主席赵红在视察中有感而发。
文化是根,创意是魂。调研组发现,很多园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模一样者居多,缺少新意和创意。“创意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应努力在原创方面进行突破,应当注重特色,避免同质竞争,强化文化产业品牌向有形产品的战略延伸,强化自主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而提升文化产业的话语权。”
集体智慧碰撞出炽热的火花。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一条条具体的意见建议随着调研工作的深入推进浮出水面。调研组建议:要进一步理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管理体制,从产业政策、项目用地、财政税收、工商管理等方面出台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改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实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减少审批环节、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等措施,引导、吸收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使民间力量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释放能量;要把文化创意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衍生产品的开发汇聚在文创园,打造产业链条,突出其中心辐射、龙头带动作用;要加快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文化创意行业协会,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积极组织同行交流活动,推广、学习先进经验;要按照突出重点、形成亮点、兼顾一般、推动全局的原则,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把文化精品生产作为带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鼓励和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创业,营造良好创意氛围
万达将投资40亿成立文化企业 年营收目标800亿
来源:《凤凰网房产》
凤凰网房产讯 “商业地产是万达[简介 最新动态]起家的本钱。” 万达集团[简介 最新动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在某活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到。而今,现在这位商业地产的龙头老大,将目光放到了新的地产开发领域:旅游地产和文化产业。
王健林透露,文化产业为万达今后着力打造的主要支柱产业,9月万达将成立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注册资本为40亿。
王健林对于文化产业的期待是:今年内纯收入达到200多亿,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产业集团收入做到800亿,进入世界文化企业的前十强。
目前,万达着力抓旅游投资和文化产业,长白山已见成效,据王健林介绍,开业以后平均入住率在80%以上。未来的西双版纳、大连、三亚亦在规划内。“两到三年内还会再开两到三个”。
据近期媒体报道,万达于8月16日在浙江金华成功拿下一宗总面积9.07万平方米的商地,拟建大型综合体。另外,在济南、广州新建的万达广场也将投入运营。正如王健林所说:““商业地产是万达起家的本钱,而且现在这个板块做得很好,会坚持做下去。”
看商业地产市场发展新趋势
来源:新浪网
对住宅市场调控的持续态势,商业地产在2011年表现得备受关注。无论是投资商还是零售品牌都有积极的举动,从而也使“商业地产”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奥特莱斯成为新热点
作为对消费市场成熟度要求较高的奥特莱斯业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阶段性萌芽起步期后,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并将在未来五年进入发展高峰期。奥特莱斯业态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奥特莱斯作为目的性的业态,具有相对更广的顾客辐射能力,并因其“可与市中心商业产生有效差异化”的特点,而备受政府及地产投资商的积极关注。其次,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对奢侈品牌的认知度和购买力都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进而刺激了它们在中国的推进速度,亦为奥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城市车辆的迅速提升和高铁、城市轨道的筹划或建设,有效改善了业态区域上的局限,有助于奥特莱斯形成更大的辐射能力。但奥特莱斯的高端化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像购物中心一样在各城市数量众多,因此如果一个城市规划面积过多,未来会面临较大招商压力。
二、快速时尚品牌向下深耕
随着ZARA、优衣库、H&M等众多快时尚品牌在中国深耕,国际市场服装年轻化渐成主流。这股风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城市间纵向延伸。品牌进入一个阶段后,都有扩张规模的需求和持续生根的愿望。目前除西北几个城市外,几个领先的品牌都已进入了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及部分三线城市。鉴于中国各二三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庞大及快销品牌的亲民价格,未来这些品牌还将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机会,三线城市也很快会成为其开拓的重心。
同时我们看到,国际品牌的扩张步伐也带动了国内传统正装企业对快时尚潮流的迎合,比如杉杉集团开始主推S2,雅戈尔大力推广G&Y,以及罗蒙推出TACCALITI品牌。国内品牌若想与国际品牌在同场竞技中获胜,其对于消费市场的深度研究和产品创新是当务之急。新推出迎合潮流的品牌,加之尚有相当数量的国际时尚品牌尚未进入中国,未来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三、奢侈品聚焦二三线城市
随着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迅速发展,我们看到更多的奢侈品牌一改从前只在一线城市布局的态度,
2011年在中国二线城市表现积极,龙头品牌如GUCCI、LV、Herm鑣等都分别在郑州、广州、沈阳等地开出多家店铺,其中GUCCI在本年规划开店数高达12家,创造了品牌进入中国的开店速度之最。
一线品牌近三年内大举进入三线城市的机会还不大,仅部分一线品牌中名次靠后的品牌将会有进入的意愿,这主要是与城市消费力的厚度有关系。正如ZEGNA一位高层曾讲:“奢侈品消费的主要提升是依托大量中产阶级,而并不是百万富翁的增加。”
四、电商对实体店影响显现
电商与实体店相比,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首先,供货中更少的中间环节和更少的库房、场所的租金压力,使电商货品拥有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其次,依靠网络的便捷,网络购物在比价、挑货上都更加省时、省力。第三,电商在品牌和货品品类上的丰富性与实体店相比并不逊色。2011年电商的强大已经引发了部分实体业态的变化,如日月光数码城转型购物中心、光合作用书店关闭等。但因为电商作为提供货品的虚拟场所,消费者无法亲自触碰到实物,产生一定的不可控性,而现代消费者所追求的体验式消费感受从电商渠道也无法获得。所以目前重点受冲击的是偏标准化的商品,个性化较强的服装服饰基本未受影响,且对整体商业市场的影响仍十分微小。购物中心目前绝大部分业态是非标准化的商品及服务,所以整体亦暂未受到波及。
五、商业地产开发商领跑提速
在住宅调控日益深入、投资者需求强劲的背景下,商用物业逐渐成为投资商眼中的新主角,行业资金进入迅速增长。然而基于商业地产本身的特性,开发企业自身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行业人才紧缺的市场环境,使更早进入商业地产开发领域和专门从事商业地产开发的企业成为了领跑者。在2011年不断有新竞争者加入,使商业地产的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原有行业领先企业如万达、中粮、华润等亦加快速度开店或拿地。其中华润置地更是在原有万象城的基础之上创立了五彩城品牌,主要针对有更大选址空间的区域副中心及二线城市。
六、百货业态危机初显
由于快速时尚品牌的竞争与消费者一站式消费需求的增强,使得百货这一品类相对单一的业态受到了威胁。ZARA、H&M、MUJI等都积极扩张开店,为业主提供了联合几家此类品牌来替代百货的机会。同时,诸多这些品牌还具有设计特色或价格平易的优势,能够吸引大量人气,且平均租金支付能力亦高于百货,便更进一步强化了业主选择其取代百货的意向。购物中心较之百货,拥有更大的面积及更丰富的业态,能够在一个场所提供多元复合的功能,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在市场压力下,我们看到在2011年出现太平洋百货撤离北京,美美百货、西武百货部分店铺关闭,广东岁宝、武汉中百等开始寻求由百货向购物中心转型等事件。这代表原有传统百货的黄金期已过,提示百货业态在未来须主动求变。
文化商业地产势头正盛谁来代言昆明文化?
来源于:乐云网
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拥有不计其数纵贯古今的文化资源。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题材正在以商业的形式在市场上得到延续与传承,北京的798、西安的大唐不夜城等都为中国创意文化产业、中国文化Mall的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发展经验,并成为当地主流文化的代言。
那昆明,谁将来代言它的璀璨繁荣文化?近期,昆明的首个百万平米文化商业综合体——文化空间,即将承接昆明文化繁荣时代。项目一期的毛纺厂下沉式商业广场、地上商业中心、精装公寓、5A商务4大类产品即将陆续上市,中天会会员正在全城招募中,并且项目的大品牌招商活动也就启动。
代言昆明历史、文化产业定位昆明文商标杆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昆明,一直没有一个如同798之于北京,大唐不夜城之于西安曲江的代言城市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商业地产项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时至今日,昆明这一个遗憾将由文商标杆项目文化空间弥补。
文化空间,是否具有这样的魅力?据记者了解,文化空间由中天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以文化产业为核心,位于昆明传统文化资源中心,商业体量近百万平米,全面收纳昆明古今文化精华,项目将呈现商业、公寓、写字楼等全体系业态,并集城市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商务功能于一身,全面整合昆明现代文化精粹,创立文化产业最佳平台,形成昆明文化产业孵化器,创造昆明文化封面,将昆明最具魅力的文化特质多彩呈现。
文化空间享得天独厚优势
文化空间,除去项目产品系的出色,同时,在区位、商圈、配套等各方面因素都不赖。
据了解,项目位于环城西路与新闻路交会处,篆塘、新闻路两大昆明文化商业源地就在身侧,完美传承了最具昆明特质的古今文化精粹;项目周边文教设施齐备,更有春城小学等名校在侧,学区氛围浓厚;毗邻小西门、昆都等六大传统商圈,周边3条地铁纵横交错,成熟的商业氛围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为项目未来的繁荣景象打下了良好的根基。文化底蕴深厚,商业氛围成熟,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文化空间成为昆明文化、商业的绝对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