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媒体报道
多元创新与时代共鸣
2025/2/20 10:36:16

来源:河北日报


  ——中国春节档电影观察
  □杨培伦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也拥有着丰富的习俗与文化意蕴。春节档电影,已成为国人辞旧迎新时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更是掀起一波热潮,单日票房和观影人次屡创新高。
  蛇年春节档电影类型多样,涵盖了喜剧、动画、悬疑、神话、动作、武侠等多种题材,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作品在阐述人际关系和家国情怀时,恰到好处地融入春节的传统精神。亲情、友情与爱情的交织,使得这些影片在观众中引发强烈共鸣。
  春节档电影一路走来不断发展壮大,从单一喜剧模式,逐步演变为类型多元、题材丰富、制作精良的“品质化”舞台,其变迁不仅折射出观众审美需求的升级,更成为观察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时代窗口。
  类型破壁
  从喜剧独秀到百花齐放
  回顾春节档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摩登兄弟》《福星高照》等香港贺岁片,到20世纪90年代《甲方乙方》《手机》《天下无贼》等“冯氏喜剧”,再到通过小人物的荒诞遭遇制造笑料的“囧途”系列,喜剧片和动作片是其早期的主流类型。随着观众对内容深度与多样性的需求增长,春节档开始尝试突破喜剧框架,影片类型逐步趋于多元。
  2013年,周星驰无厘头风格与奇幻元素结合的《西游降魔篇》以12.46亿元票房开启春节档大片时代,贺岁片不再是小人物大团圆故事的专属阵地,科幻、权谋、悬疑、冒险等诸多类型融入春节档期,逐步打破单一类型故事壁垒,走向类型多元的创作道路。2018年,主旋律战争片《红海行动》登陆春节档,凭借硬核动作与家国情怀逆袭夺冠,让中国现代海军形象通过大银幕展现在世界面前。2019年,《流浪地球》以宏大的末日叙事与视觉奇观打破“喜剧垄断”,开启“中国科幻元年”。影片不仅在视觉效果上取得了突破,还深入探讨了人类的团结、牺牲和对未来的希望等主题。
  近年来,春节档彻底打破类型壁垒,形成百花齐放的生态。神话奇幻、军事战争、武侠传奇、悬疑涉案、喜剧冒险等类型丰富的影片,极大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等2024年春节档电影包括喜剧、励志、家庭、爱情等元素;《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蛟龙行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熊出没·重启未来》等2025年春节档电影则呈现题材多元、类型多样、融合出新、表达丰富的特点,出现魔幻+爱情、武侠+战争、喜剧+悬疑、科幻+灾难等多种组合,以及中式写意融合朋克等创新美学风格,为春节档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春节档电影类型的演变,本质是观众从“寻求欢乐”到“追求共情”的转变。喜剧仍是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再是唯一答案。影片类型的多元化既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成熟,也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情感共鸣
  传统内核与时代叙事
  春节档电影始终紧扣“团圆”“亲情”“奋斗”等传统主题,并在叙事中逐步融入时代精神。
  2010年开启的“囧途”系列电影通过旅途上的一系列磨难,在幽默的故事中展现社会风貌,表现异域风土人情,抒发往日情怀并寄托梦想。“飞驰人生”系列通过主人公张弛的赛车之旅,展现了人们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坚韧不拔,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勇敢面对一切。“流浪地球”系列以中国式科幻讲述了建设地球家园的精彩故事,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愿望。“熊出没”系列在11年的创作中不断坚持文本内核与时代语境双向互文的创作路径,《熊出没·重启未来》以未来科幻的逆向思维提出了对科技与未来的辩证之问。
  此外,《你好,李焕英》以幽默风趣的外壳蕴藏对家庭和亲情的反思,引发观众共鸣;《热辣滚烫》关注女性在生活中的困境与成长,讲述她们如何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自我价值;《满江红》则以历史悬疑诠释了家国大义。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在传统文本“哪吒闹海”的解构重组中,将诸多当代元素融合其中。如果说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对自我命运自我主宰的宣言,《哪吒之魔童闹海》则是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故事进一步的现代性革新,摒弃了传统认知中“非黑即白”的程式化认知,将视角从个体抗争转向集体共生。主角哪吒与敖丙从对立到并肩作战的转变,暗合了当下社会对破除偏见、携手破局的普遍期待。
  从早期追求娱乐到如今更注重文化内涵与精神共鸣,观众不仅是在观看一部部电影,更是在与不同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切对话,从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与社会的映照。
  内容为王
  IP和流量并非“万金油”
  在群雄逐鹿的电影春节档,影片胜出的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没有什么类型、什么主题一定“老少通吃”,重点是内容好不好、故事精不精彩。市场已经逐步对“名导+大IP+大流量”的创作路径祛魅,能否赢得口碑还得看故事和人物的完整性、电影语言和形式创新的呈现能力。
  依赖明星效应或IP热度却忽视内容打磨的影片,即便初期排片占优,也会因上映后口碑崩塌而被市场淘汰。2022年春节档,由韩寒导演的《四海》,汇集了沈腾、尹正、刘昊然、刘浩存等知名演员,但因剧情松散、主题模糊,票房和口碑遇冷。2023年乌尔善执导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惊艳开场,影片以全新的视角、史诗的风格全景展现了商朝末年复杂的政治格局和人、神、妖三界混杂的奇幻图景,成功开启国产神话题材全新篇章。历经两年等待,观众翘首期盼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却表现不佳,让人大失所望。作品执着于工业电影的视觉奇观,忽略了内容深耕,过度依赖好莱坞经典的叙事法则,使得作品呈现出皮肉两层的割裂之感。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导演的创作能力,希望其团队能够深挖传统,寻找本民族的精神取向和文化内核。而今年由陈思诚导演的“唐探”系列前传《唐探1900》,以推理探案的“本格”叙事为框架,以北美早期华人群体视角,剖析和重现了特定时代语境下的社会症结和历史真相。故事逻辑严谨、人物丰满且立意深刻,跳出了悬疑故事单纯的解密趣味,以优质的内容文本赢得观众认可。

  春节档电影不仅在类型探索、品牌深化、文化整合等维度有所发展,还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影响力提升等领域多有探索。春节档电影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电影从量变到质变的缩影。它不仅体现了技术、类型、叙事的突破,更承载着观众对精神共鸣的渴望、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未来,随着创作生态的持续优化与观众审美的不断升级,春节档电影将继续以光影为笔,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文艺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