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企业对话交流座谈会”在承德召开
5月6日下午,以“创意•创新•创造”为主题的“第三届两岸文化产业(承德)论坛•企业对话交流座谈会”在承德召开。座谈会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曾在承德市挂职副市长的范周先生主持。
丁守中:
非常感谢范周院长和各位好朋友,我们非常诚挚的希望大陆的朋友都到台湾去投资。台湾存在着很多好机会,可是存在资金问题。《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三年,台湾到大陆投资了462亿美金,可是大陆到台湾才投了6.07亿美金,这造成了台湾的压力,两岸投资结果是不对等的。我们希望两岸在这方面能够更对等。我们可以要求政府做些改进,也可以结合民间做整合。总之,欢迎大家到台湾投资!
廖建宁(AECOM公司资深经济规划师):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游乐业。根据市场功能的不同,游乐业分主题乐园、小型游乐园、主题性景点等。在这方面,我们提供两个经验和教训,也是问题。第一,区域市场的定位和独特性主题,如何根据市场需要挖掘主题;第二,除了表演项目以外,如何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避免纯粹观赏和游览。国内主题公园发展非常快,在各个地区都有代表性主题乐园。我们思考的一个是主题类型,一个是区域,从一线城市市场走向二三线的城市市场,逐步展开。我认为,目前中国主题公园还是处在一个爆炸发展的快速阶段。开发关键的5个条件:第一主题明确,个性鲜明;第二运行模式清晰;第三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和公众认可;第四资本雄厚适合更新;第五体验参与内涵丰富。
范周(点评):
今年3月由国家旅游局正式颁发了全民休闲旅游发展纲要,把民众休闲旅游作为全民健身、繁荣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项国家政策。刚才廖总讲的五个要素当中,其中对未来消费因素的分析是关键词。我再延伸一下,还应该对消费人群进行定性分析,这个需要做出更科学的判断。
邓有立(文创协会员、台湾动漫创作协会荣誉理事长):
我从事动画产业42年。在大陆搞动画22年,和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宋庆龄基金会合作搞动画《中华五千年》。我们希望把中华文化和休闲娱乐相结合。
范周(点评):
去年,国家确定在大陆开办1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当时还是一个建议,今年3月份就启动了,刚才我们也听到邓先生说他投资的一部动画也在大陆获奖。这说明两岸合作已经实实在在开始了,我觉得这是一个相互鼓励的过程,但是鼓励的意义不同凡响。
李铁(卓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经理):
我来自河北卓达集团。“创意台湾”这个项目是确定在大陆开展的主题园区,初期定位是“打造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交流突破性样本”,这句话是刘兆玄提出来的。这个园区的重点在创意的研发,这里面包含了创意成果的征集、人才选拔、企业招募到创意理念的交易、实践、生产产品、金融市场,以及配套设施的服务平台,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产业。包括我们集团提出希望打造的创意拍卖的平台,是智慧成果的一个市场转化平台。
范周(点评):
刚才李铁经理介绍了一个园区项目。我们现在一方面把园区做起来,考虑发展园区主要手段是怎样让园区成为文创园区;另一方面在园区定位上下功夫。现在很多园区是政府支持,土地面积比较大,这是好条件,但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两岸核心问题是定位差异性,光是叫台湾或者是和台湾有关联的园区现在是数不胜数,但是这些园区到底哪一个是有特色的?我觉得这是园区建设中所有企业家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袁志业(文创协会员、台湾城市广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曾经担任星空卫视的总经理,对电视广播产业都有涉猎。这10年间两岸的电视广播产业都发生了转变,有了很大的不同。星空是大陆电视剧输出台湾最大的买家之一,由于市场竞争,台湾广告整体机制在改变,我相信大陆也面临着同样的环境,所以整体制度产生了很大的结构性的改变。台湾在过去10几年来,实施的CPRP(收视点成本)制,对于整体广告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当然它不只是一个宣传工具,而是一个商业运营系统,所以对于广告客户来讲,要衡量广告投放的效益是很好的一件事,可惜这件事情被中间过程扭曲得很严重,广告主不需要看太多创意和想法,只需要翻到最后一页看一下CPRP(收视点成本)是多少,广告价值是多少,当然对于一个文化创意的从业人员来讲,如果一切都扒皮看的时候,文化投资的这些想法就变得很悲哀了。广告和内容改变的过程当中,可能面临着一些新的机会,传统媒体面对这个结果,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改变。在现在所谓移动媒体的爆增过程中,如果在内容上多注意到几个特性,是不是代表着其实在未来分享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运用不同方法,如用IP传递模式,来造成内容更有效的传播,甚至被更重复的传播。消费者可以参与这个内容制作和分享,刺激消费者共同分享内容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范周(点评):
袁先生集中讲到了电视剧产业和广告互动之间的关系,2008年北京市电视机开机率是78%,2012年北京市的开机率是28%,也就是说有50%人不看电视剧了。在4年当中,网络,特别是视频网络的发展使得大陆有3.97亿人拥有了视频网络的消费习惯。这告诉我们另外市场风向标,广告总量没有大变化下,尤其大陆整个经济增长控制在7.5%左右的话,那么广告投放的渠道在发生变化。所以新兴广告业态广告资金流向对传统传媒产业进行挑战。
乔培伟(文创协副理事长、嘉惠集团总裁):
适才范院长提到移动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其实大陆这些创意园区的推广就是一种智慧型的旅游,把移动互联网跟云计算互动式,交叉式的模式放进每个园区里,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有一个系统性的经营。我建议未来合作第一可以把科技跟文化结合,有很多发挥的题材;第二是在旅游和智慧科技的部分,大家在某个领域上各有专攻,旅游和科技的结合也有很多可以发挥。
范周(点评):
感谢乔总提出非常重要的资讯。住建部提出90个智慧城市试点单位全面铺开,新型城市包括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将在未来10年解决中国三万个城镇,由原来的农村型、农业型城镇转化为现代化的城市。农民转为市民不是户籍的改变,而是整个社会管理体系的巨大变革,所以这个过程中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小型城镇化的文化消费表现形态以及各种美丽乡村、特色乡村的建设都是我们所有文创企业下一步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贾坚一(文创协财务顾问、汇宏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目前文促会或台湾中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会这样的机构,对我们台湾很多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因为台湾有比较大的问题,虽然培育了不少文化创意人才,思想上是很活的,但是产业不容易做大。如果有大陆这样一个市场,有一个发展基地,这样的话一些好的创意、好的品牌也就更容易做到产业化。
蔡致中(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策略长):
我在旺旺负责执行两岸交流的事情。台湾文创产业在电影、电视、园区等方面发展的特色其实跟大陆有不同。但我想两岸互补或许可以找到一些机会。
一是台湾有将近一万多非常小的文创达人个体户,他们是大学设计系毕业,每天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设计了很多小的公仔,小的文创产品,或者有一些有趣的概念。台湾方面一直希望能够把这一万多家小的年轻个体户在规范化、有组织的、强化营销能力的平台上推出来。
二是社区改造。台湾有很多农村,还有传统农村小社区,基本是65岁以上的农夫。但是他们的晚辈受到科技业影响,追求比较平衡、比较自然的生活环境。有一些高级工程师放弃几千万年薪,回到自己的农村里面开始去做有机的各种农业,想办法在有机产品上做到产品的认证。这些社区和有机农业也是台湾广义的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新兴的事物。这些产业、个人、产品,他们都有几个特色,第一少量多样,第二与时俱进,同时都走在时代流行的尖端,充分运用网络移动科技的技术。
另外一方面,我们今天讨论了非常多园区,台湾的影视产业园区基本是政府行为,政府方面拨出土地,让台湾的电视台、电影制作者进驻。这些影视园区结合了文创、教育功能,在各个影视园区中慢慢形成聚落。这些影视园区都是适度开发的,保留原来的地貌,在现有地貌上改造。影视园区非常重视引进当地文化,各乡镇的本地传统、历史的东西,都会在这些影视园区中保留,发扬光大。从我观察,两岸文创产业其实具有非常强烈的互补性,文化的交流是主流,而且文化交流会为将来政策交流做非常好的铺垫,创造非常好的环境。
蔡玉贤(中影视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认为两岸之间的问题在于台湾创意单位的小和大陆消费市场的大怎么融合,这是我们应该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第一是民生,第二是品德,第三要传承。现在两岸年轻人就业率比较低,两岸创意人才集中在年轻人,我们两岸创意产业如何为年轻人找到一条道路和通路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加大台湾的创意很关键;再加上营销,台湾的销售通路和渠道;最后加上高科技。
陈朝平(文创协会员、领导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台湾在讨论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有一批文化人说这需要有文化底蕴,另一些人说要有创意。文化底蕴中国有,创意呢?我觉得两岸年轻人都很有创意,可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单单一个美国华纳公司的营收超过两岸所有影视公司的营收,美国人就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会比我们强大?我觉得这是两岸讨论文化创意产业时候最该问的一个问题。我想了两个可能的答案,一个是解除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全世界管制越少的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越发达。最近国内国务院下很多指令,把很多行政手续都废了。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来了,国内有很多东西,该管的没有管,不该管的管太多,这就扼杀了创意。另一个是文化创意必须保护智慧财产权。没有保护,原创就没有人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文创产业必须依托地产的原因。
范周(点评):
感谢陈总提出这么多重要的命题,这些命题很重大。我们很多地方该管没有管,不是管多了,是没有管到。文化史上所有文学辉煌时期都是动荡时期,加强科学社会管理,如何管到点上很重要。最心动的问题是关于智慧财产保护的问题,即知识产权,我们太缺少在知识产权保护下的一种文创产业的管理。
夏岩(北京夏岩园林文化艺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一,我想表达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恢复园林的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基层实践的旅游产品,核心是文化,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园林息息相关;第二是由谁来主导,政府出台很多政策,如何合作?大陆园区的主提供人95%以上都是地产类的,所以才形成了阶段性的、缺乏持续发展和传世性的这样的园区;第三,如果中国用这种模式往下做的话,只重视了商业模式;第四我想说,一个主题公园和商业模式的设立跟整体文化现象是有直接关系的,现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模式由地产主导的原始是完全靠所谓的文化创意商业模式回报时间过长,所以造成了它的阶段性。中国人创造性太差,你仿我,我仿你,最后都是一个字为了钱。我们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喜好者,研究者,实际的实践者,在基层是很辛苦的。
(曹文霆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